第三百二十五章 夔州奏报(2 / 2)

加入书签

书办看了看文卷:“大宁监的解释是,夔州奉节巫山两县,和周边羁縻州用盐,不再仰赖大宁监,由夔州自行解决。因此今年的盐傕,便多出了这么多来。”

富弼立刻拿手指点桌面:“大宁监打埋伏了。如果苏明润真的不再仰赖大宁监,那大宁监省出的盐绝对不止这个数目。大宁监为了自己明年继续拿上等考绩,今年瞒报了增量。”

韩琦摆摆手:“水至清则无鱼,底下人办事儿,都是这样,现在的重点是夔州。”

富弼问书办:“最近关于夔州的奏报,都有哪些?”

书办说道:“夔州的奏报,一般比较清简,小苏太守亲自发来的……除了上次平叛,就这一封……”

韩琦怒道:“有没有把中枢放在眼里?!在那边放羊吗?”

书办脸色都吓得都结巴了:“夔……夔州峡路,无论水陆,实在是难行。栈道如今才刚刚打通……那里,那里一般就是清净为主,以前除了边夷寇略,一般也没什么事情……”

富弼想了想,说道:“这样,你去查查,不光夔州的,还有渝州的,夔州路的,看看最近有何奏报。”

不一会儿,书办回来了:“最近倒是有两份文书,是夔州路转运司和按察司发来的,说夔州乃是旧治所在,如今栈道重新通畅,申请将治所移回夔州。”

韩琦和富弼都是精熟宦情之辈,对大宋官员的德性那是门清,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道:“如此看来,这就是真的了!”

富弼看着桌上的文书:“要是真的,熟蛮归化,做得做不得?”

韩琦有些疑虑:“未有先例啊,此事利弊,难以判断。”

富弼说道:“明润说得清楚,就是这几十万贯要还是不要,如果不要,明年夔州的势头,搞不好就戛然而止。”

韩琦说道:“如今朝廷,入不敷出,真真是每一文钱都有去处。仁宗山陵的五十万贯,有了这笔收入,堪堪刚好填平……”

富弼点头:“近几年收支相抵,好的年成,盈余也不过七百万贯,一旦有水旱兵蝗,立刻捉襟见肘。善财难舍啊……”

两人商议了半天,最后韩琦说道:“如此便去报与官家太后,看看如何行事吧。”

富弼点头,两人一同来到殿中,赵曙坐在殿上,后侧垂帘,是曹太后的身影。

韩琦施礼:“老臣见过太后,见过陛下。”

赵曙说道:“免礼,怎么?是朝中有事?”

韩琦说道:“朝中如今正在商议仁宗昭穆之位,尚未有确论,之前未敢来打扰官家修养。今日前来,乃是因为夔州上报,请求将周围熟蛮归于王化,效编户齐民,纳税服役,入我大宋正籍。”

赵曙难得笑了,眼神中闪过一抹神采:“夷人宾服,这是好事啊……”

新皇登基,夷人求纳,怎么说都是有面子的事情。

帘后轻轻咳嗽了一声:“官家,边臣多好生事,且听两位相公说完。”

待到韩琦介绍完毕,赵曙问道:“两年时间,将一两千户的下州治理成上州?两千户,也就是一个上县的规模吧?”

富弼说道:“正是,之所以会有此成绩,还有个原因,就是苏油给周围熟蛮授田耕作,并招纳隐户流民开垦官田,换种粘稻,占城种的粘稻产量颇高,亩产三百斤以上。”

赵曙说道:“如此一来,这些熟蛮,与我大宋农人,也无甚区别了吧?”

韩琦说道:“区别还是有的,风俗不一,语言混杂是其次;最重要一点就是羁縻州是入贡而不纳赋的。苏油的奏章,便是询问,是否同意这些熟蛮归化,成为编户齐民。”

赵曙问道:“如果归化,有何利弊?”

富弼说道:“首先是宣扬了官家的仁德,其次国家多了一个上州,每年赋税会多出来几十万贯,还有就是……”

“就是什么?”

“苏明润说,如果不征的话,夔州汉户有可能贪图免税,去羁縻州耕作土地。”

“什么?!”

韩琦拱手道:“官家,此事在陕西已经发生了,汉民春秋两季,贪免赋税,乃入蕃部耕种,陕西帅臣纵派军士拦阻,也是收效甚微。”

赵曙叹气道:“朕的子民,竟然去与夷人效力,这是朕的过错。”

韩琦富弼赶紧辞坐施礼:“老臣惶愧,未能替陛下分忧。其罪莫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