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1 / 2)
第四卷 黑幕下的南北议和 第三百零七章 实业
荆州,随着一应新购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实现了最初级的机械生产。机器面粉厂才一挂牌之后,就完全进入了满负荷运作状态。一方面军政府从流民之中招募了不少不需要支付多少薪酬的低廉劳动力,另一方面,依托江汉平原跟两湖丰富的粮食产出。经过改装之后,机器面粉厂可同时生产军供、军政府统购所需之土豆面粉、各种杂粮面粉;二来也能生产出小麦面粉,并且面粉厂的机器还有一定的豆油压榨功能,只不过需要在经过技师的调试改装,成本也会因此升高了许多,暂时没人回去做那赔本买卖罢了!
面粉厂的名字暂定为荆州面粉厂,目前的产能经过洋人技师调整之后估计,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一个日夜可生产面粉800包(约80吨)上下。不过考虑到两湖多种植水稻,小麦却需要自河南、安徽运来,加上即便是将每月统购的军属保障粮算入军政府平均每日所能消耗掉的面粉之中,一日消耗量也只有60到80包,加上鄂中五府的消耗,也不过刚刚过了250到300包,面粉厂却是存在着一定的开工不足。
好在之前在选择跟德国人谈条件的时候,李汉已经认真的考察过当地的市场了。以他们的机器来说吧,采用的乃是赫赫有名的欧洲工业巨头西门子所生产的机器,虽说产能有些不足,不过比起市面上国内面粉公司所采用的英制、日产、美国机器跟法国造,却要先进不少,生产成本评估要比如今的国内面粉巨头——中兴机械面粉有限公司、茂兴还要低廉两成左右……加上中国古来都有‘民以食为天之说’,历史上民国实业之始可不就是开始于面粉跟纺织两大行业……以他的计算,在面粉厂投入生产之后,每日可获得收益约80两至120两左右,约盈利能过两千两,已经算是不错了!
何况这面粉厂虽然没在跟荆州本地乡绅、地主的协议之中写入其可入股之公司名单中,但是他的目光却没有这么短浅,区区一个面粉厂还不在他的眼中……北边京城那边已经传来消息了,他派过去的几人已经盯上了目标一众,并且摸准了对方的作息规律,就等选准了合适的机会,就要动手拿他……等到那些专业的人才来了之后,他的财政就能轻松了不少,到时候……莫要说一个面粉厂了,只要那些地主、乡绅们愿意卖地,全送给他们也不是不行。
出于未雨绸缪的打算,在荆州面粉厂投入使用的第二天,他便已经做好了准备,将整个工厂的机器成本略微加了一点水分之后折合成了十四万两银子,折合约一千四百股,全在他手中。就等着荆州的一群闻到腥味的乡绅、地主上钩……
不过比起这日后不需要他再多费神的面粉厂,相比较之,军政府费了好大的功夫才完成的另外两大公司才是他今天参观的重点!
正是火柴跟肥皂!
千万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并不起眼的小东西,在20世纪初的中国却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遍观肥皂制造,不要说鄂中一带没有类似产业,举目整个两湖之内都是第一家。火柴倒是有一家,正是曾经在京山与他有一面之缘的京山实业家——盲公家中产业,不过他那采用的技术乃是荷兰上个世纪末的生产技术了,比起洋人来的确落后了不少,李汉也曾经买过两盒他生产的火柴,经常出现火柴头受潮,点不起来的情况。最终他才下定决心,由军政府出面建立一家火柴厂。
火柴俗称自来火,是太平天国以后才流传入华的稀罕货,最初产品全部来自欧洲,又以瑞典居多,甲午战争之后,日本输入的火柴又占据了近乎99%的份额。李汉穿越后第一个感觉生活不习惯的就是用火,要想起火非得耗去老半天的功夫,他带来的那个打火机已经快要没气了,所以,平时若是烟瘾犯了,还是要随身带上几盒火柴的!
以国内现在的技术,打火机自然是没能耐生产出来的。不过,打火机是造不出来的,但火柴便没有那么高不可攀。军政府做过调查,进口火柴几乎都是黄磷火柴,使用起来虽然性能不错也容易着火,但由于黄磷含有剧毒,误吞食一二火柴头便有可能中毒,在各开放商埠每年都有无知国人因此而招致身亡的。除了误吞食导致毒身亡外,制造过程也极为有毒有害,根据德国技师透露的消息,此时西方各国的火柴工业在采取严格防范的措施之下依旧每年都有不少工人因为黄磷引的职业病而死亡。倘若能制造出安全可靠的火柴,岂非是利润丰厚的买卖?
制造火柴的技术并不复杂,说穿了关键就在物料和原料两种。物料又分木材和纸张,前用来制造梗片,后用于糊盒包装之用。根据经验,制梗的木材以白杨木为最佳,椴木、槿木、美杨又次之。而长江流域恰恰是白杨木的产地之一,虽然没有黄河中下游分布那么广,但是在各县城、乡镇郊野也都能看到成片的白杨树林。
于是物料问题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解决。
原料是火柴制造根本,尤其是火柴头上面的药料更是生产的核心技术所在。李汉的化学学得还不错,上化学课的时候,还模糊记得上化学课时,老师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找来了简易火柴的制作方法,在当时的课上,李汉由于操作的不好,被老师亲自指点了两堂课,因此记忆犹新。不过那份在后世二十一世纪很简单的方法,在这个年代却不简单,因为那个老师选择的正是后世早就被发明了几十年的后世安全火柴的配方——说穿了便是氯酸钾、红磷、白蜡、牛胶、红矾的混合物。氯酸钾和红磷听上去吓人,实际都是烟花爆竹制造的主要原料,老祖宗早就打好了基础,方便易得,至于白蜡、牛胶等主要用于凝固定型,量并不大。
当然,火柴虽小,制造起来却很麻烦,整个流程包括制梗、整梗、排版、调药、烘干、刷边、涂沙、糊盒、装盒、打包等工序。除了制梗和糊盒可以在外进行外,其余都需在厂内进行。而整串流程中最重要的工序便是把火柴梗夹起来,使火柴头可以成批量的蘸油、蘸药,否则一根根操办岂不要急死人?
当时日本在排梗时还是采用手工,不但速度慢而且并不整齐,李汉当时在跟德国人谈判时,便趁机引进了德国生产的整梗机,能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通常情况下,火柴厂所用的火柴梗都是预先交由家庭作坊制作成型的。由于精力有限,李汉便采纳了一个美国技师的建议,用了外包的办法,将制造轴木和糊火柴盒这种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活放在厂外加工。一般现由火柴厂厂供应梗片和纸张,然后交由家庭带回去制作,到时候采用计件方式,既清晰又简便,既自由又轻松,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因此他稍稍考虑了一下,便接受了建议……
不过,虽然火柴厂规定了长度和粗细,但家庭作坊毕竟不是精密机器,哪有那么精确,略微有一些误差在所难免,所以收拢家庭作坊递交上来的火柴梗后第一步工作便是整梗,就如同一群散布四处的士兵先要排队报数一般。
整梗过程难免会遇到折断弯曲、长短不齐的火柴梗,如果像日本人一样一根根手工挑出来着实太过费事,有了机器以后,不合长度的火柴梗便一律由机器剔除,然后依次整齐地放置在方形木盘里备用,这才便进入了排版。李汉等人前去参观之时便目睹了整个制造流程。
排版机是一块很大的铁板,板上则有无数小孔,孔径一般不过3个毫米,正好可供一根火柴梗钻孔穿过,树立起来便形成火柴梗冒头的景象,然后便可上药。上药时机器先夹住木梗一端蘸上蜡油以助燃烧,然后再蘸上早已调配得当的药水,用轧板轧过之后使每一根火柴头都大小均匀。
调药也有专用的调药机,各种化学原料经粉碎后,先碾成粉末然后加水、胶混合成均匀的半固状物,这样才能方便火柴梗的黏附。整个流程完成之后还需干燥,否则带着湿气的火柴头是起不了火的。日本当时用自然干燥法节省能源,但有利便有弊,整个干燥时间大大拉长,在阴雨天甚至天气寒冷的日子里都有不少麻烦。李汉则要求德国技师搭建专用的干燥烘房,反正煤有的是,节约时间方便制作才是最紧要的。
干燥过的火柴才能装盒,这个流程便是纯手工操作了,李汉等人放眼望去,工人排成一排坐在长台边,身边则堆放这一大摞已经干燥完毕的火柴,只见工人们麻利地将火柴排放整齐后放入盒内,不到20秒钟一盒火柴便“齐装满员”。
李汉拿起一包火柴,正面商标是苍劲有力的“自强”两字,笑道:“这牌子不错,谁的主意?”
“回大帅的话,是盲公给取的,他说咱们国家积贫积弱已久,希望能从火柴这样的小节开始做起,自强不息!”
“好!火柴事小,自强事大!”
他的副官陈天祥接过递过来的一盒火柴,打开随手取出一根火柴,“嚓”地一下,一团火苗便顺从地燃起,“不错,没了那刺鼻的味道了……”
“确实做的不错,看来我将这火柴厂交给盲公经营却是对的……你看这伙计们的生产速度,可比咱们军政府管理的那几天效率快多了……不错,不错……”
李汉也在一旁开口赞道,他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却是有原因的!
说起来这火柴厂他其实花费还不足五千两,不过这火柴才刚生产出了几盒,却已经给他挣下了不少于五万两银子了。你道为何?原来京山的那位同样经营火柴生产的盲公,在得知军政府获得了生产最新式火柴的技术、又能从洋人那里采购到最新的机器之后,便带人送京山赶来,前日连夜拜访了他,经过与他的一番详谈之后,李汉爽快的同意了将军政府组建的火柴厂生产安全火柴加整梗机跟6亩土地作价八万两,募800股,由盲公买下了400股,获得了代为经营权……而在他的影响之下,荆州的几乎地主、乡绅买去了200股,出于对清末官商经营的恐惧,军政府还同一众签署了一份合约,保证在火柴厂非遭遇特种情况,只享有股东定期分红的权力,经营权将由跟火柴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盲公家族代为管理……
所以,这火柴厂如今却是成为了股份企业了,军政府如今就只有25%的干股,享有每月分红的权力!
由于机械的路上搬运十分不便,因此无论军政府新组建的面粉厂还是火柴厂、肥皂厂都在挨着长江的荆州郊外,附近紧挨着各驻扎着一个连队的配置两门60mm口径速射火炮的跟机枪的士兵驻守,即便是有人眼馋,也根本没人敢打三个厂子的主意!
离开了火柴厂之后,李汉一行人骑马很快便到了十几里外地肥皂厂……远远的还未靠近,便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扑鼻响起,顿时勾得一群人精神一阵。
“真香!”
陈天祥道。
李汉得意的点了点头,与火柴相比,肥皂厂的出现可就要简单的多了。
说起来,自美为天朝上国的我国大概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洗涤类东西的国度了。比如民众一贯惯用的只有皂角与胰子,这两样东西虽然没有洋人制造的肥皂那样,却也有不错的去污力,虽然还是会残留一些异样味道。
国人善用的皂角乃是取自我国特有的一种叫做‘皂角树’上的果实熬制而成,但是另一种有刺鼻味道的胰子,却是使用的跟肥皂相同的原理所制造的,只不过洋人一直未将制作肥皂之中的几个简单却又必要的窍门没有完全传给国人,才导致至今国内寥寥的几家能够生产肥皂的工厂,质量完全跟洋货没有可比性!
而这几个必要的窍门,后世稍微懂一点化学的其实应该都记得比较清楚!
即‘烧碱’跟‘盐’!
肥皂所用原料主要包括油类和烧碱两种,油类包括柏油,牛油、棉子油、鲸油、椰子油等数种,除鲸油和椰子油外,国内均能自产,特别是牛油和柏油,几乎到处都有。鲸油和椰子油便要区别对待了,鲸油价格十分低廉,属于舶来品中最低档的廉价货色,堪称是牛油的绝好代用品,而椰子油就较贵,当然一分钱一分货,质量也不错,更适合做香皂。
烧碱以国内的技术完全无法自己生产,因此倒是只能完全需要进口。好在汉口的礼和洋行跟奥匈帝国的洋行都有存货,价格虽贵却还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在短期内国产烧碱不能自制的情况下,便成了唯一的选择。不同的肥皂有不同的原料需求,香皂除了两大基本原料外,还需要各种香料和颜料,药皂则需加入石炭酸和红色颜料,好在各色材料均由德国礼和洋行提供,这家远东巨无霸般的企业下面有不少的关联洋行,比如以经营染料起身的谦信洋行……德国佬似乎对他的崛起已经抱有了一定的支持态度,因此他只是稍稍提到了一句,礼和洋行那边便帮他联系上了,然后他也舍得出钱购买国内暂时无法生产的各种原材料,也算是方便亦得。
等原料凑拢之后,肥皂厂便开始正式投产。肥皂的生产并不难,麻烦的是各色物料的提纯和制型,以鲸油、牛油等为例,中间通常混杂着泥土、砂石,甚至还有其他的有机物残留,因此在熬制时需要将其煮热,然后用网兜将其漂浮物或沉淀物去除,等到大锅中不再散臭味及没有明显的颗粒状后,提纯的工作告一段落。
提纯之后便是与烧碱一同熬制,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混合了烧碱的鲸油在热的状态下与之生反应,一般半个小时便能熬制完毕,浓厚的肥皂原水顺着管道一滴滴地落到铁制磨具中,像极了琥珀状,但却是浓郁的肥皂味。待得冷却之后,肥皂便制造完毕,通体散着黄色。而黄色的纯度便反应着原料的纯度,纯度越高,则黄色越明亮,纯度越低,则黄色通常会接近黄褐色。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去污效果已经大体一致,远比土法熬制的番碱要好得多。
香皂、药皂的制法同样如此,椰子油价格高,但纯度也好,因此操作反而不难。滚热的肥皂在流淌过程中需要填入各色香料与颜料,然后再制作成型。一般而言,香皂的形状总是要比肥皂精致些,体积也要来得小。
随着一块块暗红色、棕黄色的药皂、肥皂被生产出来之后,同样加入了香料,变得五颜六色的香皂被生产了出来……
不过,自洋人处购买的肥皂价格约为70到80文,而荆州军政府自产的肥皂由于原料都是从洋行买来的,虽说大量的购买原料价格拉低了不少,但是每一块肥皂的生产成本依旧高达30文上下……这可是个危险的数字,因为算上了运费、经手费等他代表着军政府生产出来的次级品需要卖到50文左右才能保证赚到钱……而五十文的价格显然竞争不过品色更好的洋肥皂,价格也竞争不过北边卖四十文左右的番皂……
当然,这个问题难不倒李汉。
他只是命人严格把紧了肥皂厂,并严令生产的师傅不得外传之后,拿出了自己的‘秘方’,在熬制最后关头,在未冷却的肥皂汁液中撒了些盐……然后,肥皂的成色便完全的上升了一个等级,成为了只比洋人所制肥皂所差有限、却光泽更好、甚至隐隐有些透明的肥皂了……正是利用高中化学课最后面的皂化反应……制出了不算合格的‘透明皂’!
经过了这一道成本几乎为零的工艺之后,肥皂厂所生产出的产品品质顿时上了一个台阶。于是他便命人将肥皂的价格定在了60文、成本低一些的药皂定在了50文,至于香皂,直接定上了400文的价格,只比中国古来就有的‘肥皂团’贵一百多文而已……反正这香皂暂时的定位为乡绅、地主比较富裕的阶层才能消费起的东西,趁着国内头一家,不多赚点钱太亏了!
香皂试制成功之后,李汉便派人将第一批产品送了一些给荆州府内的富户人家,收获的都是一片啧啧赞叹声,尤其是各家的夫人、小姐、丫鬟们得到香皂后更是爱不释手。洗了几次之后浑身香喷喷的,果然不同反响。这一次不止荆州府,甚至鄂中其他地方的乡绅、富户都眼红了,吵着嚷着希望能够在军政府新建的肥皂厂入股……这一次李汉可没跟他们客气,直接将加上机器跟第一批原料也不过用去了七八万两银子的肥皂厂估了个六十万两的高价,用他的话说,肥皂厂内掌握的是洋人最新的技术,谁要是不信,呐,看成品,可不比洋人的东西差……就要作股六千股……最后,虽然吓退了一批人,不过还是有不少人眼光不错的富户瞧出了这里面的商机,不过几日的时间,前后便有三十多波人跟他协议了一番,最后这六千股里有两千多股都给人买了去,足足为军政府财政又贡献了二十多万两银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