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疏比堵更毒(2 / 2)

加入书签

这种情况在目前的大唐还没有出现,只因隋末动荡,天下锐减三千万人口之故。但可以肯定,只要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会越积越多,能用的土地也会越来越少,危机也就此产生。

佛教是教派中的异类,广收信徒,他们占山为寺,圈地为田。

兼之古人迷信,寺庙不用缴纳任何的税收,也导致了和尚越来越富,田地越来越多,最后动摇国本。

杜荷记得在数十年后,寺院名山占尽、良田占尽;清静无为的和尚们坐拥大量地产,成为大地主,富甲一方。《旧唐书》中形容当时情况道:“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

不仅如此,佛门还是特权集中之地。由于佛教组织恶姓膨胀、骄奢成风,教徒鱼目混杂、良莠不齐,种种内乱外患,致使一个本应与世无争、良姓运作的宗教组织不断异化,变成了社会肿瘤。

最终致使引发唐武宗灭佛事件。

针对这些问题,杜荷有过深入的考虑。

有一个词语叫做对症下药。

他说得这些都是他对症下药得出的结论。

和尚们在山上立庙,即将名山占为己有,那便不让他们胡乱立庙;和尚占用良田,那么就规定,和尚不许拥有田地。和尚骄奢成风,那就限制他们的收入,让他们无钱可赚。和尚门徒遍地,那就控制他们入取的条件。

条条框框,无不限制佛教的发展,控制佛家的壮大。

这么一来,当和尚不能吃肉,不能娶老婆,不能免税,不能没文化,不能赚钱,不能奢侈,不能犯戒,不能这个,不能那个……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能够诚心向佛的,那则意味着对方是弘忍一样的得道高僧。既是真高僧,那自然不会做出有损国家,百姓的事情了。

只要条款能够如期的执行下去,完全可以将世间的所有贼和尚,一网打尽。

魏征终于明白了杜荷“堵不如疏”的真正用意,那是利用法制来管制天下所有的和尚,来限制和尚的一切挥霍的空间。

如此做法,确实比他的更要高明,毕竟他的灭佛并不怎么正大光明。世间的佛家信徒太多,想要禁佛,并不容易。

而杜荷却是利用佛家的道理给和尚下套。你们和尚不是四大皆空嘛?既然四大皆空,那就应该有四大皆空的模样,不能这个,不能那个,以条款光明正大的困死他们。

这几招固然没有他灭佛的毒辣,但那阴狠的效果,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魏征面杜荷一脸的刚正,捋了捋山羊胡须,心道:“这小子不错,有我魏某人的风范……”他上前一步道:“陛下,无规矩,不成方圆。老臣也觉得对于佛家,应该进行合理的管制,以减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小杜大人的提议非常之高明。”

萧瑀也随后站出来复议。他完全没有拒绝的理由,在他看来高僧就是应该超然脱俗,四大皆空,有些框框条条对于真正的高僧来说有如同无。

他却不知,真正的高僧在这个世上何其之少。

李世民因纳言这个混账和尚,本就不喜佛教,毫不犹豫的便决定下来。

同时还叮嘱大理寺的人认真是审问纳言、辫机这类和尚,将他们的所作所为,尽数审问个明白,给长安所有的百姓一个公道。

就在杜荷商议和尚问题的时候,长乐与高阳已经先一步回到了立政殿。

长乐有些犹豫是不是应该在长孙皇后面前告李承乾一状。

还没等她考虑出结果,多嘴的高阳已经将情况乐呵呵的告诉给了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沉默了半响道:“高阳,你带治儿、小兕子院子里玩玩,母后有话对你长乐姐姐说。”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