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1 / 2)

加入书签

皇帝双手放在龙椅扶手上,手指扣着龙椅上的腾龙,认真的说道:“朕准备对蛮族用兵。”

“皇上!”次辅失声道。

皇帝眼睛一番,沉声说道:“并非朕穷兵黩武,蛮族兵扣雁门关,朕再不用兵的话,龙椅都能被蛮族掀翻了。”

将奏折直接扔给首辅,皇帝道:“你看看朕是否危言耸听?辽王所言的马政,所言的经济钳制不仅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激起了蛮族誓死的反抗,十年前,苏岳打下的五座关隘已经被蛮族重新占据,最让朕无法忍受得是,蛮族要立国!”

“陛下,臣等有罪。”

朝臣们纷纷跪倒,“臣等该死,让陛下受蛮族威胁。”

立国意味着列土封疆,这是大唐绝对不能忍受的,此时任何大臣都不敢再说和平万岁,这场仗,必须打!

皇帝叹了口气,“也不是全是你们的过错,朕处理国政倦怠了,朕有错自会去太庙向列祖列宗请罪,但是···”

从龙椅上站起身,皇帝病态的脸庞多了一抹红晕,拔出挂在腰间的宝剑,凌空很有气势的挥了一剑,在御案上留下一道剑痕。

“朕同蛮族势不两立,既然他们忘记了十年前的惨败,朕不介意让他们记起来!”

“万岁,万岁,万万岁。”朝臣们山呼万岁。

皇帝点名:“威远将军苏岳。”

“臣在。”换上铠甲上朝苏岳是得到了皇帝的暗示的。

最近两日他一直同皇帝商讨如何进兵的问题。

京城离不开苏岳,但这一仗关系到帝国的安危,皇帝除了苏岳之外,不相信旁人。

“朕赐给天子剑,命你领兵出征迎战蛮族,同时朕许给先斩后奏之权。”

皇帝将宝剑收鞘,并将宝剑亲自交到苏岳手上,“苏将军,朕等你凯旋的好消息。“

“臣誓死效命陛下。”苏岳握紧了天子剑,“不灭蛮族,臣提头来见!”

疆场才是苏岳的归宿,在朝政上苏岳不自信,大多时候任由文臣们攻讦,但在疆场,他是最英明的统帅,能带领手下打出一个个的胜仗。

皇帝扶起苏岳,“朕相信威远将军,朕可不希望听见将军的噩耗,提头来见朕这话,苏木头不可再说。”

“臣遵旨。”苏岳点头道,抬眼同皇帝的目光相碰,苏岳小声说道:”陛下,当心。“

苏岳的话很朴实,换个人说一定比苏岳动听,皇帝却因为他这句小心,眼底心底荡起暖意,拍了苏岳的肩头,“苏木头,朕将嘉宁公主赐婚给你儿子。”

嘉宁公主,皇帝最小的妹妹,品行极好,美貌端庄,她也是皇帝最为宠爱的妹妹。

苏岳摇头道:“陛下好意,臣心领了,臣子已经同西宁将军之女定过亲事了。”

皇帝皱紧了眉头,干笑了两声,“是么?没人同朕说过这门婚事,你儿子年岁也不小了,为何还没成亲?”

苏岳道:“因为守孝,耽搁了婚期。”

旁人默默的摇头,木头就是木头,西宁将军怕苏岳倒霉,才一直没将女儿嫁过来,并且很多人都知道西宁将军意图待价而沽,守孝?也就骗苏岳。

为了这门亲事错过嘉宁公主,做苏岳的儿子挺倒霉的。

大唐帝国的驸马不像是前朝不能掌权,同皇家结亲好处多多。

苏岳当着皇帝的面直接拒绝了这门婚事,除了说他榆木脑袋之外,旁人无力再吐槽苏岳了。

皇帝同苏岳说了几句话后,离开了金殿,低声道:“知会镇抚司,朕要彻查西宁将军,敢骗苏木头,他眼中还有没有朕?”

在苏岳确定了统帅地位后,威远将军府来了一位稀客——李玉瑾。

苏琳听说苏岳同李玉瑾在书房,她连忙跑到书房门口,听见里面传来李玉瑾铿锵有力的声音,“苏伯父,我愿意继承父志,随您出征,国家危难,我宁可弃笔从戎。”

苏琳知道父亲不会拒绝李玉瑾,父亲这次出征,李玉瑾是最大的变数!

☆、第八十四章 入v更新

书房里李玉瑾慷慨激昂的说着他的想法,苏岳一直沉默着,书房外,苏琳替听不到父亲的话语,以父亲的性格,不会不答应李玉瑾,苏琳对李玉瑾不放心,同时苏琳也记得李玉瑾打过得以弱胜强的胜仗。

过了好一会,苏琳听到苏岳沉稳的话语,“李贤侄有心为国效命,为此不惜牺牲科举,宁可做兵家子,我成全你!”

“多谢岳伯父,我不会让您失望。”

李玉瑾对苏岳再三感谢,没有问苏岳他的官职安排,上了疆场后,李玉瑾自信能找到发挥的地方。

苏琳推开书房门,李玉瑾回头看去,是一袭明艳打扮的苏琳,可能是她逆光而站,李玉瑾有几分睁不开眼,虽然看不清苏琳的神色,但李玉瑾能察觉她在生气。

“琳妹妹。”李玉瑾笑着打招呼,像他不曾离开威远将军府。

苏岳靠着椅子,问道:“有事?”

李玉瑾不想让苏琳破坏他唯一出人头地的机会,笑道:“琳妹妹想见我?”

苏琳走进了书房,站在李玉瑾面前,抬头同他目光相碰,“李公子即便弃笔从戎,你也得从小兵坐起,我同父亲麾下的小兵没什么可说的。”

李玉瑾被苏琳小看了,但他很有涵养,脸皮也很厚的回道:“小兵也能立大功,琳妹妹别小看了我。”

“那我拭目以待李公子如何立下大功。”苏琳昂着脑袋,“不过出征前,李公子最好先向林琳姐学两招保命的招数,疆场无情,刀剑无眼,你得多加小心。”

苏琳退到苏岳身边,”我父亲号称常胜将军,他一身的伤痕,李公子从没受过苦,不知能不能熬过来。“

李玉瑾握紧了拳头,神色肃穆庄重,仿佛振臂高呼般,“铁血铮铮筑英魂,为国效命,马革裹尸又何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