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五章地方建设乱象(2 / 2)

加入书签

“好,好,明天朝会时我让下面给出个规划出来。”夏钧笑着应道。

……翌曰,时值七天一次的大朝会,内阁、各部门齐聚一堂。

朝会在行政部大楼一层举行,夏钧坐于上座,其他文武百官则坐于下方两侧,段祺瑞和轩宇、刘文洪等中央军官坐在前排位置。

位置的安排不是两侧单列,而是每一列安排了四个位置,这四个把位置无谓谁高谁低,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再加到五把、六把……而在文官方面,梁启超也位列其中,梁启超挂牌帝国翰林院大学士,帝国翰林院一定程度上仿造宋制,翰林院学士充当皇帝顾问的角色,同时也是一个带着浓重学术色彩的机构。

有人猜测,当前帝国翰林院不仅仅是顾问角色,未来内阁首辅如果换人,有可能从翰林院选拔。

首先因为这是皇帝的顾问,与皇帝接触交流多,再则能入翰林院者,皆为有才能之人,专攻政治、学术。

如若某人有才得之垂青,又因无有一定资历而难服众,则先安排进翰林院里当上一段的皇帝顾问,也适当的展露一下才能,然后再行提拔。

不过谁都明白,梁启超当内阁首辅是门都没有的,因为他不是坚实的帝制派,给他这个帝国翰林院大学士的职务,实乃看他是当今中国名誉最高的大文豪,这样被社会公认的人才都打发回家了,那人们说起此事来话总是比较难听的。

而且翰林大学士并非是儒家的地盘,法家、兵家、农家、工家、经济家、纵横家、道家反而占据了主导,其中又以法家、兵家、农家、经济家、纵横家为主,道家为辅。

说白了,这就是帝国的一个‘专家部’,各领域的专家只要是帝国要向专业人士咨询的领域,对该领域有精深研究的人才皆可为学士,不过大学士就必须是那种久经考验,却有才能之人方可担任。

不过领域有重有轻,可就任大学士的多为主要领域,其中儒家也就梁启超这么一个大学士,不过梁启超并非是太坚持儒家思想的文人,反而是有改革色彩的,再则现在也在反省自己的思想,因此才得了个大学士。

其中纵横家则是当前的‘国际战略家’,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创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帝国当前大量恢复古称,翰林院也已非儒家之地盘,纵横家是帝国最重要的顾问之一,与兵家、法家地位相齐,就是人才稀缺,暂时也就五位学士,还未有可就任大学士者。

地位排在第二线的则是工家、农家、经济家,分属工、农、商,这三个方面的专家是夏钧咨询最为频繁的。

“诸公,近来可有启奏之事?”夏钧对在场众人问道,一般会在这种大规模朝会里议论的,都不是国家机密,主要是一些法制、工商业发展政策的讨论。至于涉及到军事机密、外交政策、经济调控等问题,都是秘密的高层会议。

做为帝国元首,夏钧对在场众人给与充分尊重,不唤之为爱卿,而唤之为诸公,毕竟现在还不是皇帝,不能完全按照皇帝的制度来。

“翰林院经济家大学士李盛国有奏。”李盛国起身道。

“讲。”夏钧说道。

“启禀元首,地方政斧建设乱象频出,不顾自身局限,皆要出资修筑铁路、公路、大桥,前来银行讨要借贷蔚然成风,一地为之,各地皆为效仿。”李盛国就问题做了一个简单的汇报。

夏钧点了点头,问道:“诸公可有看法。”

游正斌听了后问道,“李大学士,那你借还是未借?”

“未借,当前我们的工程队数量不足,具体的说是工程太多,工程师和技工皆不足以应付如此规模庞大的工程数量。”

“那具体大到什么程度?”阎锡山问。

李盛国掏出材料,看着说道:“就这半个月来,已有近二十三个省份,八十六个县城的地方政斧前来贷款,要求借贷金额高达十三亿元,而且还有地方政斧的贷款申请单递交上来。”

“问题确实比较严重,当前我们的施工能力已经用到极致了,严格的说是从建安起家时,各工程队的工程就没有停下过,虽然如今人才培养已经走上了一定规模,但显然没办法应付如此庞大的工程量。”夏钧出声说道,然后对许文博说道:“建设部散会后马上统计一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有能力建造的工程量是多少,我们再按照工程量来给地方工程名额,诸公如何?”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