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导为上(1 / 2)
朝廷如何处置擅自挂印而去的知县老爷, 德源县的众人说不上话, 他们眼前最要紧的是怎么把这事儿告诉百姓们。大人已经不在府衙里了, 这事儿骗不过人去, 可若是直说“知县大人弃官不做了”, 又叫百姓们怎么想?寻常时候或者还当个热闹看看, 这紧要关头, 会不会就有人把这事儿同“粮荒”联系起来,认定德源县已经“无可救药”了呢?
老司长召集了所有司长和主官们商讨此事,最后公之于众的说法是:今岁米粮无忧, 然天时有异,为防患于未然,知县大人舍身神庙为德源县祈福去了。
此话一出, 叫人半信半疑, 不过之后慈光神庙的神侍作证,知县大人确实是随不求观的大神侍离开的。当日途径遇仙湖还在他们那里略坐了一回, 神庙里众人皆可为证。这下百姓们都信了。只是不免又要担心到底这天时的变化有多少厉害, 知县大人居然连官都不当了跑去舍身。
剩下还有些心里不安的, 见老司长升任了县丞暂管县务, 便也放下心来。——老司长在德源县干了几十年了, 为人是有口碑的,信得过。
眼前急事暂缓, 这“粮荒”的事儿又怎么说呢?
众人又聚在一起商议,各样难处数不胜数。有些商家米粮都不敢往县里运, 怕又出什么政令;米价持续高涨又叫在县里有存粮的那些商家存了惜售观望之意, 也许放到明天能更多卖些银子?而买不上粮食的看周围饭馆子该开的照开,隔条街的人家照样油饼面条捞干饭换着吃,心里郁愤激增,打砸抢的事儿也比以前多了许多……
老司长等大家都倒够了苦水,才道:“说难处是说上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如今连米市街都叫人点火烧了,还不晓得到底哪个干的。那些米铺就算想开也没现成地方了。咱们得想想法子,先说说最好能到什么样的情形,再说能不能成。”
坊业司的一个主官同老司长是老兄弟了,听了这话叹道:“怎么能最好?那当然是恢复旧貌最好了!可如今能吗?全乱了套了!”
老司长点点头:“这样是最好了。”
众人听了都附和点头。他们虽在衙门里领着公粮,可又不是衙门里生衙门里长的,照样也有家人亲友、邻舍隔壁。谁家里如今接不上粮了,头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们家。人家问上门来了,你借不借?借了一回,二回怎么说?借了一家,另一家怎么推?也是一个头两个大。
且人心都是肉长的,看人家数着米过日子,你这里大吃大喝的,也不好意思啊!
籍户司的便道:“从前日子也不觉得如何,现在真是闹心得过了,这样的热闹和功劳不要也罢。”
又引得众人一阵附和。
方伯丰这时候道:“若说同寻常相比,如今只差在个米市上的待售米粮。毕竟不是荒年,如今酒也有肉也有,菜价都没怎么变化,同县志上常说的‘粮荒’可不是一回事儿。至于米粮的缺口,洛兴仓的粮头一批已经到山南道了,这缺口便是从前真的有,往后也会越来越小。更别说我们县本来就没什么大的缺口,整个康宁府差得也不大。
“如今最要紧的是让手里有米粮的米铺们开门做买卖,只要开门卖米的越来越多,这价儿自然就会下去的。最后跟周围州县都差不多,大概比常年要高出一两成的样子,也比现在这样的好。等夏粮一收上来,基本也就能回落原价了。”
坊业司的点头:“这话不错,如今都是人闹出来的,哪里能叫荒年?我有个小爷爷就是荒年饿死的,那是真死人的,没谁家有存粮,老鼠洞都叫人挖过多少回了!如今这叫哪门子的荒年!”
另一个道:“只是这怎么叫米铺开张做买卖呢?如今米市街都给烧了一多半了,幸好都是空的。”
坊业司的司长开口道:“我这儿有个法子。”
原来有个商贾人家说愿意花钱买下米市街上那些烧毁的铺子,只是一家一家不好谈,想请百杂行做个中人。让百杂行先出面买了,再稍加些钱卖给他。
这样那些被烧了铺子的商家得了现钱,想要另外买铺子也容易,还立马能用上。比守着块焦土等着再盖起来可快多了。
众人商议一回,觉着也没什么不妥的,百杂行本来就是干买卖的,若是官仓放米,也得通过他们出去。这回中间过道手收买被烧毁的铺面,又不是什么强买强卖的事儿,很可以行得。
这事儿一定下来,便又说起要不要让百杂行出面售卖官米的事,老司长却摇头道:“还不是时候。若是果然县里无米百姓挨饿,那确实该开官仓。眼前是商家们手里有米,若看我们开始放官粮,官粮又有粮价管着,恐怕更要把米粮外运了。且如今天时确实异常,花后田的收成还看不出来,官仓的存粮还得为今后考虑。”
几个一听也觉有理,可那要怎么办呢?
老司长又道,一个得叫商家和百姓相信衙门的话,之前政令下得草率,执行得草率,撤销得也草率。这么一来,你再说话,老百姓都先存了三分疑惑,先疑你是不是又要妨碍谁,又担心你不公平对待人,然后又想着估计也撑不了多少时候,立马又不作数的。这么一来,官府还能管得上什么事儿?人无信则不立,官府更是如此。
要等民众相信衙门了,官府再做出承诺,引导商人们开门做买卖,慢慢再有从外头把米粮运回来的。县里市面上的米粮多了,价格才能真的回落。这可比官府下政令规定只能卖多少多少真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