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章(1 / 2)
第二十五章
大周除了边军和地方军,京畿还有皇帝的七支军队,这七支军队是禁卫六军和侍卫亲军,这些都是由皇帝直接控制。
因之前的天下大乱乃是由地方军过于强大造成,之后的皇帝,便开始逐渐削弱地方军的力量,加强皇帝直接控制的禁卫军和侍卫亲军的力量。
但随着国家逐渐稳定,但是边关战事不断,边军的力量便也逐渐强大起来。
这些边军,最初都是皇帝最信任的部队,不然不会让他们去扼守关要,但随着时间变长,皇帝和边军的将领,总会生出一些隔阂来。
边军的将领便也经常被皇帝调任。
新皇登基之后,皇帝还未葬入皇陵,他便已经忙了起来。
其一是赏罚将领,肃清军纪。
在和北齐的战争中,不少部将立功,但是也有些部将犯事,虽然先皇驾崩了,却不能不将之前的战功不当回事。
所以在他登基后第十天,便对有功的将领进行了一系列论功加官进赏,这也正好是一个收拢军心的时候,此事自然是皆大欢喜的。
而且对于这些赏赐,他也做得非常公正,因有长宁随驾,所以对前线战况很了解,她在之前也替皇帝整理了此次大战的赏罚簿册,该如何赏罚,太子便也心中有数。
对这些有功军将加官进赏之后,对没有听命令的将领、纵容部将军队扰民的将领等进行了处罚,有的被降了职,有的被除名去爵贬回老家,情节严重的甚至被赐死……
如此一番作为,让兵将们便也知道新登基的皇帝是有励精图治的心的,而且不是懦弱昏庸之辈,赏罚分明,值得卖命。
一下子,本来对他有所质疑的将领,也渐渐有所归心。
因没有理由一下子就撤换掉本来亲简王派的将领,他便听从了长宁的建议,在对禁军和侍卫亲军进行阅兵之后,提出要重组一支亲军,编为京都御林军,由皇帝直接指挥。
这支亲军,从另外几支部队里挑选武艺超群的精锐,如此,将那些本来亲简王派的将领下面的精兵给挑了出来。
这些兵士,对于直接效力皇帝,自是非常欢喜的,御林军很快就组建了起来。
而皇帝再慢慢地调换了亲简王一派的将领。
除此,新皇定下在皇帝下葬之后便会去巡视边军。
而且还让恢复科举。
在此之前,科举虽然还在举行,但并不是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因战乱元婴,朝廷选拔人才主要是靠举荐,重启和规范科举,这对选拔人才来说至关重要。
在农业和商业上,则保持之前的轻徭役重农桑,而且对和海外诸国的交流,也加以鼓励,并且设置了专门的机构管理。
除此之外,皇帝生活勤俭,皇后陈氏也十分贤德,母仪天下,只是皇帝没有亲子,但这个问题也在三月时候解决,之前就抱到太子东宫里教养的三岁的宗室子——信王幺子,被新皇赐名顾沅,被过继给了新皇,且立为太子,巩固了新皇的位置。
而简王则在四月被遣到藩地,并被看守起来,贵妃杨氏,以及宫中的不少宫妃,都前往帝陵为太宗皇帝守陵去了。
长宁公主则被皇帝加封为长宁长公主,地位等同诸侯王,并赏赐食邑一万户,食邑就在京畿不远,而京中的长宁公主府也已经修好,便又让精加修饰,改为长宁长公主府。
皇帝自己省吃俭用,赏赐长宁长公主府不少东西,恩宠至极。
京中人人知道新皇恩宠长宁长公主,大家都认为谁能尚长宁长公主,便是最幸运的事,从此定然平步青云,受皇帝重用。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这个驸马做些什么事惹长宁长公主不喜,估计不仅是他,他的家族都要糟糕了。
所以这个驸马是好当,也不好当。
长宁已经十四岁,再过一年便可及笄嫁人了。
新皇自是知道妹妹看上了慕家的慕昭,再说慕家在支持他登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慕家这次被加了不少赏赐,几位从军子弟都有加官,慕昭年仅十七八岁,已经升为正四品忠武将军,带领兵将五千多人,又有不少其他赏赐。
对他加官进赏,却并没有什么人有疑议,皆因在对北齐的战场上,他的确立下了不少功劳,更可贵的是用兵灵活勇武,军中难得。
于是不少老将无不是感概,慕家后继有人。
北齐本想趁着大周老皇帝驾崩新皇登基,朝中必乱,再次出兵南下,没想到新皇登基,很快就站稳了脚跟,他反而反应不及,只好再做打算。
五月,京中稳定之后,新皇便北上查看边军情况,不少大臣反对他这种出行,而且认为不一定安全,因先皇太宗皇帝便是驾崩在路上,新皇要是路上出事,于国不利,特别是这些站队正确,才刚受了新皇封赏的臣子,更不想皇帝去冒这个险。
不过一向性情温厚慈和的皇帝,这次却并不听从大臣的劝告,要亲自查看边境。
没有办法,大臣们只好同意了。
长宁并没有随着太子离京,而是住在宫中。
皇帝这次巡边是很有作用的,其一是稳定边军将领,让他们知道新皇登基之后,依然信任他们,其二是皇帝自己也对这些镇边的将领有所了解,有利于君臣相合。
七月,正是西都最热的时候,皇帝巡边结束回了西都。
新皇不是个马上天子,好在是做了三十多年太子,对于治国之道和治军之道都很熟稔,国家得以顺利过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