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2 / 2)

加入书签

原本这诗会定下规矩的是女孩子们也可参与其中的,可勇毅侯请来的德高望重的王老先生却不同意。

他是当今的鸿儒大师,平日里行事很有自己的一套准则,勇毅侯为了提高这次赏花会的档次,费了颇多的心思托了护国公才将老人家请了来主持这次诗会――能说动性子别扭的王老先生的人不多,同族护国公便是一个。

虽然其他几位负责评判的先生里有不赞同王老先生这个想法的,可是在勇毅侯和护国公的支持下,王老先生的提议依然顺利通过了。

老先生对此颇为满意,待时间差不多了,便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等众人都紧张地盯着他看后,才负着手悠悠然说道,既然今日是赏花会,那就以花为题,作诗一首。

他老人家发了话,少年们便仔细听着,只是在知道题目后,心中都颇为惆怅――这主题看似简单,想写得出挑反而更难。大家忙纷纷收起了脸上嬉闹的神色,紧张地思量起来。

周媛媛想来是有备而来,见王老先生说女孩子不能参加比试,当场就闹了起来。好在勇毅侯在,她还没能闹上几句,就被勇毅侯呵斥了回去。周媛媛委屈得想哭,周宴宴忙过去安慰姐姐。

罗纱不想幸灾乐祸,可嘴角还是不由自主地翘了起来。

她正开心着,不知怎的就转眼朝另一边瞧去,就见院墙边那倚树而坐的少年正侧过头朝她直直看来。

罗纱脸上的笑意还没来得及收回,两人的视线就突然触上了。

穆景安微微偏头,将手搭在曲起的膝上,就这样懒懒散散地朝着罗纱扬起了笑容。

他的笑那样生动迷人,周遭的美景齐齐失了颜色。罗纱只觉得脑子开始嗡嗡乱想不听使唤了,面颊绯红心直乱跳,却也不躲不避,硬生生回看过去。

穆景安就怔在了那里,片刻后,眯着眼朝罗纱遥遥一指,唇边带了股意味不明的笑意。

罗纱看他那笑就明白他不知道又要打什么坏主意了,唬了一跳,脸上的笑就定住了。

少年很是满意,狡黠地朝她眨眨眼,拿起纸来放到膝上提笔写了起来。

罗纱坐立不安了。

她想要去看看他在写什么,却又有些犹豫,就这迟疑的一会儿工夫,穆景安已经住了笔。他将手中的纸张抖了几下让墨迹干一些,折了起来塞到垂首立在一旁的阿一手中。

阿一径直出了院门,再过一会儿,阿四绕了回来。

罗纱知道他们这些人的手段,死盯了阿四细瞧,而后发现,在经过十一皇子身边的时候,阿四的手微微动了下。

罗纱就转而去看十一皇子。

若她没料错,穆景安那家伙的诗是替十一皇子写的!

果不其然,十一皇子将手里那几张不知写了什么的纸上下来回翻了几次后,最上面就出现了一张写了四排字的。东西翻出来,却也没见他誊抄,直接大喇喇搁在最上面了。

罗纱暗赞,几年不见,阿四当真是越来越厉害了,连笔迹都会模仿了……

想来就是为了这个,十一皇子和穆景安才坐得那么偏吧!

望着四周少女们痴迷地远远望着白启正他们几人那边,罗纱真心有些搞不懂了。

为什么穆景安这样姿容出众肆意张扬的少年没有几个女孩子去追捧,反而不温不火的白启正和清清冷冷的程博文他们更能吸引众多少女的目光。

不过……

这样也好。

罗纱喜滋滋地想着。但具体为什么自己会觉得这样很好,她也说不清楚。

她在自己熟识的几个少年之间来回看着、比较着,扫到穆景安时,就见少年正朝她这边看来,眼波流转间带了些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罗纱一个没忍住,“噗嗤”笑出了声。

穆景安虽然隔得远,却也发现了,登时就瞪了那双漂亮的眼睛状似警告地看着她,罗纱就笑得更加厉害了。

穆景安撇撇嘴,嘴唇开合说了些什么,罗纱没看到,因为白启正突然走了过来,刚好站在了二人中间的地方,遮住了罗纱的视线。

“看什么呢,笑得那么开心?”白启正这才发现罗纱脸上的笑意,就侧开了身子顺着她的视线望过去,却是什么都没有发现。

罗纱含糊着说了几句话糊弄了过去,再看穆景安,他却已经撇开视线看向别处了。

罗纱有些烦躁地扯了扯衣角。

好在少年们的诗稿已经交了上去,先生们开始点评,罗纱就将注意力转到了先生那边。

负责评判先生的算上王老一共有五位,收上来的诗作交到他们手中后,先生们会按照顺序将诗读一遍念给大家听。

前面几个罗纱好不容易耐着性子听完,终于等到了“十一皇子的作品”。

这首诗好巧不巧地轮到了王先生来读。虽然他的读法非常古板,但依然压不住那首诗的妙处。

这诗用词华丽繁复,从头到尾都是在赞花写花,写花的娇艳花的美丽花的欲语还休,乍看之下好似从头到尾都在表达爱花之意,但是,却又在明明白白地透露出一种信息,那就是写的其实根本不是花,而是在写一个如同花一般娇俏美丽的羞涩女孩子。

作诗之人将浓烈的情感掩饰在爱花之下,含而不露因而不发,却越发地引人遐思。

想到穆景安方才那遥遥的一指,罗纱立刻就慌乱了,旁边的白启正赞了这诗什么,她也没听清楚,自己应付地说了些什么,也没记住。

周遭的女孩子们在听了十一皇子的诗后,终于开始真正地“关心”起那个少年,面带红霞地低声议论着,还时不时含羞看他一眼。

十一皇子很受用地接受了女孩子们赞赏的目光。

可是对于十一皇子这首诗的排名,先生们却是起了争执。

王老先生认为此诗寓意过于旖旎绮幻,作诗之人心思旁用,太过小家子气。

有位先生据理力争,说是作诗之人笔力十足至情至性实乃不可多得的人才。

两相争执之下,最终还是王先生的观点战胜了一切,白启正那首体现了兰的高洁心性的诗拔了头筹,十一皇子的屈居第二。

排名一出来,与王老先生争执的那位先生当场拂袖而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