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中原1(1 / 2)
第314章 中原(1)
河南道,汴州,尉氏。
尉氏是个小地方,位置偏僻,人口稀少,天宝年间也不过三万人,几番战乱过后,几乎没有什么完整的建筑物,到处都是灰蒙蒙的废墟,大大小小的道路全部都被废墟掩埋了,空气中飘荡着浓郁的腥臭味,只要是上过战场的人,都知道这是什么味道。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尉氏都完全没有一个县城的样子。然而,尉氏虽然残旧,却是名声在外,在史册上有许多风流人物。
战国时尉缭协助秦王完成统一大业;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及其才女蔡文姬均有佳作留世:“建安七子”之一的阮踽,“竹林七贤”中的阮藉、阮咸分别以诗文、音律彪炳史册;南北朝时的梁目录学家阮孝绪撰《七录》开中华目录学之先河;本朝大将刘仁轨英勇善战、破寇有功官至文昌左承、同凤阁鸾台三晶;又有本朝高僧神秀创建佛教禅宗北宗而被誉为大通禅师,不胜枚举。
只可惜,尉氏名声在外,居住在这里的人民却屡遭不行。安史之乱时,安禄山的大军从这里经过,将这里夷为平地,随后唐军和叛军又在这里展开拉锯战,终于将这个名不经传的地方彻底的从地图上抹去。始后,这里足足荒芜了五十年,直到宪宗元和年间,才逐渐有人返回这里安家乐业,又用了足足五十年的时间,才稍稍恢复了生机。可惜,一口气还没有喘过来,黄巢起义军又从这里经过,于是这里再次变成了一片废墟。
黄巢之乱平息以后,尉氏的战火并没有停止燃烧,宣武军、忠武军、淮西军在这里走马灯的轮换,你方唱罢我登场,忙的不亦乐乎。这里原来是忠武军和宣武军经常交战的区域,正规军和散兵游勇都在这里烧杀抢掠,还幸存的民众早就搬走了,只有军队长时间驻扎在这里。光启二年以后,宣武军建立了以汴州大梁(开封)为核心的政权,修补了和忠武军的关系,尉氏的安全还是有保证的,然而,秦宗权率领淮西军拼命反扑,这里再次有可能成为战场。
在尉氏废墟西北部的某个小院子里,站着几个宣武军的卫兵,他们很警惕的盯着四周。不知道哪里突然刮起了风,废墟中的尘土全部都被卷了起来,整个天空都是白蒙蒙的一片,对面看不到人影。都风沙停止了以后,这几个宣武军的卫兵,已经变成了“白人”,原来的军服和盔甲都全部被厚厚的灰尘罩住了,全身上下都是白蒙蒙的,只有一双眼睛在灰尘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漆黑明亮。
在院子里面,朱温愁眉苦脸的蹲在门槛上,他身上同样是灰蒙蒙的,落了厚厚的灰尘,他却没有怎么在意,倒是他身边的两个谋士,不断的拍打着身上的灰尘,同时咳嗽不已。有气无力的阳光,照在朱温的身上,他蹲在门槛上,紧靠着门框,就好像是在太阳底下着虱子的老农。他一副的苦瓜脸,满身的灰尘,和外面的老农的确没有任何的区别,只是身躯显得稍微健壮些,恐怕就是有淮西军士兵冲进来,也认不出这个人就是他们的死对头朱温。
如果是外人看到这个情景,一定会大吃一惊的,堂堂宣武军节度使,吴兴郡王,竟然极其不雅的蹲在门槛上,好像个冬天是晒太阳抓虱子的老头,浑身灰尘,传出去岂不惹人笑话?事实上,大可不必惊讶,这位宣武军节度使,从小到大,就喜欢就是蹲在门槛上吃饭,没事也喜欢在门槛上蹲着。他本来就是无赖,一无所有,即使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他依然觉得蹲在门槛上是最舒服的姿势,靠着坚实的门框,有一种说不出的安全感。
“咳咳!”
“咳咳!”
敬翔和谢瞳两人边拍打着身上的灰尘,一边不断的咳嗽。
只有朱温蹲在门槛上,一动不动,仿佛刚才的风沙完全对他没有丝毫的影响。
自从参加黄巢起义军以后,朱温的地位渐渐提升,最终成为了少数的大将军之一,走到哪里都有殿堂高楼,山珍海味,仆妇丫鬟,出入都是前呼后拥,自然不用蹲门槛了,也不能蹲门槛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蹲门槛都是很不雅观的动作,是上流社会绝对不允许的,从无赖进入上流社会的朱温,当然也要遵守这个不成文的潜规则。但是遇到苦恼的时候,朱温的本性还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觉得要蹲一蹲门槛才能理清脑海里的思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