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2 / 2)
“草民李自成,便是他的一个部下。这次我们大多数人都肯投降,其他死忠者也已经被我们拿下了,大人只管放心。”
“你就是李自成……”唐枫仔细地开始打量起眼前这个大明朝的终结者来。他看上去很是高大、英挺,倒也有几分英雄气概,只是年纪上似乎还太年轻了一些,看上去远没有自己所想的那么有威胁。虽然大明朝廷和他已经有了芥蒂,但他还是不想它就此葬送,这也是他与朝廷起了争端的关键所在。那些朝中官员们只知道死抱着祖宗的成法,只知道用自己的权力攫取更多的利益,却妄顾百姓的死活,他实在不能看着这样的事情不断上演。
“……大人……”身边的将士轻声地叫了唐枫一声,又拉了拉他的衣袖,这才使得唐枫从自己的思绪里走了出来。他对李自成一笑道:“既然你们真心投降,本侯自然不会为难你们了,将人都带出来,放下武器,本官不会再攻打你们了。”
“是……”李自成连忙答应了一声,转身就往城里走去。他的心里也有些奇怪,怎么堂堂的朝廷主帅,安平侯唐枫会知道自己的名字呢,而且还因此发了怔。
不过这点疑虑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投降,很快地,城中的反军就一一高举着兵器走了出来,然后依照着指使将兵器堆放在一边,他们自己则列好了队伍,只等官军的发落。
受降的事情唐枫就没有再去搀和了,他只是命人看住了那些已经被看押在了一起的反军,而后就回了自己的帐中,写起了奏报来。在之前不久,他已经有了一个想法,只要将自己之前的决定说成是为了减少双方将士的伤亡,而现在又有反军投降的实际情况在前,那些朝中想要借题发挥的人也找不到更好的借口来攻讦自己了。
奏报很快就写好了,而李自成等人也都很是老实,唐枫便带着大军和降军进驻了商丘。一面命那些降卒帮着城中百姓重新建造家园,一面等着朝廷的旨意到来。最终,他还是没能拿定最后的主意,毕竟现在自己只是有功劳的人,皇帝也没有办法就哪些事情来定自己的罪。而现在大明内忧外患都已经平息,也实在不该再起什么争端,他为了天下苍生,毅然决定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朝廷。当然,这也与直到现在为止,辽东军的大权还不在他的完全控制下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八月初八,朝廷终于对此事有了一个回应。除了表彰官军的英勇和唐枫等人的指挥有方之外,便是要让唐枫及一众有功的将领回京受赏。朝廷的这个决定完全在唐枫的预料之内,那些朝中官员一定不会放心自己一直执掌着这么大数量的精兵,现在事情了了,自然要把自己召回京城了,而其他的将领,只是为了不那么显眼,才让他们随自己一道进京城的。
对此,唐枫并没有反对的意思,当即便将众将招集在了一起,将朝廷的意思说了。“此番进京,我们怎么也要有所表示,所以当从投降的反军中挑选出一批精壮共同进京以向朝廷献捷,这样朝廷对我们的封赏才不会觉得突兀。至于这军中的事宜,我想就交给了两环兄你,还望你不要让我失望了。”唐枫诚恳地说道。
吴襄连忙点头道:“侯爷放心,末将一定会将事情都做好的。”这次唐枫能如此听令而行,着实让他松了一口气。他在感觉到唐枫心里的不满后,就很是纠结,现在好了,一切都已经过去了。虽然这次朝廷的封赏名单里没有他,但是因为吴三桂的功劳排在第二,仅次于主帅唐枫,他这个做父亲的自然不会有什么怨尤了。
在准备了一下后,八月初十,众人便离开了河南,往北京而去。在得知唐枫等重要将领都离开之后,李自成的心里再次蠢蠢欲动了。说实话他对眼下的局面很不满意,他们现在已经成了阶下囚,虽然没有被限制了关押,但身边却总有官军盯着,这让他很没有安全感。所以趁着一个机会,他再次去和李岩商量,看能不能见机行事,同时有一个他一直想问的问题需要李岩的解答。
在投降之后,为了不让唐枫认出自己,李岩一直很低调,把自己装成了一个普通军士,这倒方便了他们二人之间的见面。“李公子,你看现在官军走了这么多的将领,我们是不是能有所作为啊?”一见了面,李自成就开门见山地道。
“不,你没有发现吗,现在官军对我们的看守比之前更严了。显然那些人也知道,在众将离开之后,我们会不安分。”李岩摇头道:“而且现在我们也根本无力反抗,所有人都没有兵器,如何是官军的敌手?再忍一忍吧,很快我们就会被安置到他处,到那时机会就到了。”
“看来只好这样了。”李自成想想也是,只得放弃了这个诱人的计划。随后他又问道:“前次我记得你说我们还是有机会的,却不知道是什么?”
“这些日子来,我一直在关注着各地的情况,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原来大明的田地有近八成是被富贵之人给瓜分了,一般的百姓为了生存只有租他人的田地,这样一来他们就要保受剥削了。李将军,你认为这些人心里会没有怒火吗?所以我认为,下一次,我们再次起义的时候,就可以从这方面下手了。只要有足够多对现在的境况不满的人支持我们,我们的实力就能大增,从而达成我们真正希望看到的事情。”
“高啊,这一点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李自成欣然地说道。
“不过这却还要等到我们东山再起之后了,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住自己,不让官府有任何的借口对我们不利。”李岩肃然说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赶路,在八月十八,唐枫一行千许人终于来到了北京城。虽然此时已经过了中秋佳节,但是在得朝廷平乱大胜归来后,京城百姓还是都兴高采烈地来到安定门迎接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们归来。虽然朝廷中对唐枫已经有了看法,但民间的认识却很朴素,谁为国效力了,当然就是英雄,就该受到热烈的拥戴。
唐枫押着百来名俘虏,以及依旧还活着的王嘉胤进了城,这时候听到消息的一些朝廷官员也都赶来迎接了。官场就是如此,即便你与某人之间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境地,但在公开的场合,却还是要显示出团结的一面的。
朝廷派出了六部尚书中的三人带了数十名官员将唐枫迎进了城,这规格也算不小了。唐枫也不敢托大,笑着和这些交情不怎么样的官员寒暄了起来。
“安平侯真不愧是我大明将士们心目中的英雄,短短时间里,就纵横三省,将数十万的反军给击败了,实在是大大地长了我朝廷的威风啊。”
“各位大人太过誉了,这不过是上赖陛下的圣德,下赖三军将士用命,我个人的功劳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倒是京城的各位大人,为了平息乱事,我们可没有少用钱粮,这多得各位大人在后方的支持了。所以真要论起来,本侯这点功劳实在不值一提。”
见唐枫居然如此低调,这让那些官员都有些诧异了起来。其实他们之所以这么说,除了是必要的套话外,更是想将唐枫的骄气给挑起来,这样或许还能再算计他一把。却没想到唐枫居然没有受这个功,他们只得笑着连说侯爷言重了。
说话间,众人便已经进了皇城,皇帝已经在里面等候着接见这些有功之臣了。
见过了驾后,唐枫便把自己这段时日里平乱的情况说了出来,当然对从反军那夺来钱粮,并将之分与将士们的做法他是绝口不提的,这一点朝中官员也很有默契地没有提到,因为现在是论功行赏的时候,而不是讨论唐枫过错的时候。
而后,唐枫又道:“陛下,臣要向您请罪。当日在商丘城外,臣因为不想再多造杀孽,所以并没有命辽东精兵即刻攻城,致使战事久久不能结束。但好在那些反贼最终还是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对这一点,崇祯已经看过唐枫的奏报了,当然也无法因这件事情而惩处他了。便笑着安慰道:“唐卿你不但无过,而且比起将敌人歼灭所立下的功劳更是突出。他们毕竟都是我大明的子民,若是能以和平的方式结束此乱,只会是我朝廷之幸,你完全不必自责。”安抚了唐枫之后,崇祯便开始宣布了朝廷对这次平乱的有功之人的封赏。
唐枫作为三军主帅,他的功劳自然无可争议的是第一了。不但有了一些实在的赏赐,而且还再次被升了爵位,被提为了三等安国公,这可是几十年来都没有过的事情。唐枫听了这话也有些难以相信,可是圣上金口已开,显然不是玩笑了。他只有下跪受赏,同时他也知道这已经是皇帝最后的让步了。
而接下来皇帝说出的功劳第二的,却并不是之前所想的吴三桂,而是换成了监军唐文征。除了一些赏赐之外,皇帝更直言让他继续留在军中,为国效力。然后才是吴三桂等立下了不少功劳的将领。
这些将领们都被提了职位,也有提到让他们再次回军中为国效力。可偏偏在对唐枫的这一点上没有丝毫的提到。这很快就让人察觉出来了。对此,唐枫是心知肚明的,经此之后,自己再想带兵只怕是很难了。
对于这么一个结果,其实唐枫还是可以接受的。虽然他之前生出过一些其他的想法,那是在受到掣肘和威胁的情况下的自然反应,现在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他也失去了再生事端的实力,自然只有承认了。而且这次朝廷的封赏也算到位,他也看得出来朝廷还不会真个对付自己,所以便也不再多言。
现在他最想做的就是回到自己的家里,和妻子儿女们欢聚一起,离开他们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已年过三十的他对家的依恋也多了几分。所以在接受了满朝文武官员的祝贺之后,唐枫便回了家去。
柳慧等早已知道了夫君的归来,所以准备下了他最喜欢的酒菜为其接风。看着家人的笑脸,唐枫也为自己最后没有走上那条路而庆幸,不然他们会怎么样自己也不能保证了。
其后不久,河南方面的官军也回来了,投降的反军则被打散了放到各地,以防他们再生什么事端。经这次的乱事之后,大明天下终于再次得到了平静,天灾的消散,百姓们又能安居乐业,内部自然不会再起叛乱,而东北的金国也因为自身实力的大损而没有再犯辽东。
就这样,唐枫又过了逍遥的一段日子,至少暂时朝廷不会再找他的不是,一切似乎与两年前一样了。但是,朝中官员们依然在盯着他,只想扎出了他的错漏之处,从而好除掉这个人,虽然唐枫已经不再理会朝中事务,但大家却还是因着惯性而盯着他……
第630章三年后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转眼就到了大明崇祯十年,又是四年过去了。此时正是初秋时节,但北京城中已经有了一些凉意,满树的枯叶开始飘落,即便是皇宫大内也不能例外。
走出御书房的崇祯看着那飘零的枯叶,心里不禁想到了自身。虽然自己才不过三十来岁,可是因为连年的操劳,身体明显已经有些吃不消了。但是朝廷里的事情却没有因为他的勤政而得到多少的缓解,不断地有密奏上来,说一些地方的富商与官员勾结兼并土地,使得百姓流离失所。若不是这几年老天还算保佑,又有开了海禁的苏州等地的进项,国库又要象几年前一样捉襟见肘了。
虽然知道如此下去绝非大明之福,但崇祯却也没有勇气去改变这一切了。当年他初登大宝的时候可以为了对付阉党冒险,但现在随着年岁的增长,这股子锐气早消磨殆尽了,而他现在若要做出改变所触及到的面又太广,朝中重臣有着太多人与地方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便他是皇帝也不可能挑战整个体制的。
现在唯一能让他感到安慰的就是天下还算承平,在三年前的乱事平息之后,百姓们到底是安分了下来,而东北和北方的金国与蒙古也很是消停,除了个别时候打个草谷之外,其他时候都只是与大明进行最平常的互市,也可以算是天下太平了。
想到现在的太平景象,崇祯就不由得想起了被自己一直冷淡对待的唐枫。这三年来,自己已经没有再与之见面了,虽然他因大功被封为了国公,但是两君臣之间的隔阂已经无法消除。从三年前他所做的种种事情来看,当时他的确有了其他想法。不过最后他还是妥协了,不但交出了手里的兵权,而且从此闭门在家,不参与朝事,这也是崇祯最终没有再为难他的问题所在。
想到这个曾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帮了自己处理了太多问题的人,崇祯又是一声轻叹。其实他们两人之间根本不必如此的,但是双方在一些理念上发生了冲突,朝中官员对他的忌惮,以及为君者与为臣者之间天然的距离,使得两个原来可以成为朋友的人最终形同陌路。
现在想来,或许当初唐枫的想法才是正确的。如果那时候借着局势危急的关头开了数处海港,又或是清洗朝中官员的话,现在的朝政也不会到积重难返的境地。但当时这么做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也太过凶险,所以最终他也没能同意唐枫的意思。正是因为这一层,才使得两君臣越走越远,最终到了今天的地步。
但是崇祯并不后悔,唐枫是臣,他只有为自己尽忠的责任,根本无权让自己这个皇帝为此而后悔。不过现在,崇祯倒是有意让福建、两广等地的沿海所在也开海,这样一来朝廷的收入才能多上一些。可是这也有一个难处,那就是这么一来,当地官员就会上下其手,到时候肥了他们,朝廷倒未必能得多少好处。而且朝中还有着大批的守旧臣子,他们对这种破坏祖宗定制的行为还是很反对的,即便是皇帝的意思,他们也不会买帐。
“唉,国事艰难哪!”崇祯沉重地叹了口气,他感觉着自己所掌握的大明朝就象是眼下的秋天一般,已经没了多少生气,若是再有什么暴乱的话,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能为国平乱了。唐枫他是不准备再用了,一次不忠百次不用,这个人还是养在身边比较妥当。
活动了身体,使久坐的感觉消失之后,崇祯再次回身,他还有着大量的奏章需要批复,这也是他每天最重要的事情了。就当崇祯重新端坐回了龙案前,开始审视下一本奏章的时候,一个内侍急匆匆地奔了进来:“圣上,有甘肃的八百里加急!”
“嗯?呈上来!”崇祯立刻将手中的奏章放下,伸手接过了那份急报。他的心里顿时就生出了不好的预感,似乎自己所担心的事情又要发生了。果然,在看了这份急报之后,崇祯的面色就变得铁青了,他好半天才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吩咐道:“去将几位阁老都叫进宫来吧。”甘肃再次出现了叛乱,而这一次的叛乱不是普通的百姓,而是官兵。这显然比之前陕西等地的乱事更加的严重,官军可不是那些拿锄头的农民所能比的。
内侍不敢怠慢,道了一声领旨后,就急忙往外而去。在有了魏忠贤的前车之鉴后,崇祯对宫里的这些太监还是很严厉的,虽然有些事情需要他们来做,甚至还重开了东厂,但一旦有人说错话,做错事,那惩罚也是极重的,非残即死。所以现在宫中的太监可以说时刻都夹(紧了尾巴做人,不敢得罪任何一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