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釜底抽薪(1 / 2)

加入书签

朝堂之争,李严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挫败了诸葛亮和他的亲信,取得了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的胜利。御驾亲征的事被无限期后延,重新对这个计划进行可行性论证。

看起来,诸葛亮是败了,可是诸葛亮并不这么觉得。

他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立刻出征,而是要把李严、魏霸、陆逊等人召集到成都来,现在除了魏霸还没到之外,李严、陆逊都到了成都,他的目的已经完成了一大半。

实际上,李严离开关中的那一刻,他就赢了。

现在,东线,马忠和步骘联手重建防线;中线,诸葛逊接手了陆逊的大军,正在按部就班的收拢人心;关中,吴懿顺理成章的接收了李严的军权,几乎没用什么心思,就把李严指定的代理人李丰挤到了一边。

李严蹦得再凶,又能如何?

如果魏霸也到了成都,那就完美了。

当然,诸葛亮也不是没有损失。在朝堂上,董允被李严抓住了话柄,定了一个造谣生事,恶意中伤车骑将军魏霸的罪名,免去了刚刚得到不久的光禄勋之职,被迫闭门思过。光禄勋由从吴县返回的赵统担任。如此一来,赵统不仅收回了虎贲中郎将的权利,还一跃踏入九卿行列,算是因祸得福。

其实,这也算是诸葛亮对赵家父子的安抚。作为元从系最后的象征,诸葛亮虽然无法完全掌控赵云的心意,至少赵云不像李严那样完全依附魏霸,算是可以争取的中间力量。

丞相府,人影憧憧。

诸葛亮坐在主席上,抚着胡须,沉吟不语。

副丞相杨仪坐在一旁,蒋琬、张裔、董厥、郭攸之等人围坐在一旁,刚刚被免职的董允赫然在列。他虽然在朝堂上失去了九卿的高位,可是他在丞相府的地位却不降反升。在朝堂上,如果不是他主动站出来向李严挑战,诸葛亮就要面对李严的直接攻击。以这次李严的气势来看,他有备而来,如果不是董允做了替死鬼,诸葛亮也会措手不及。

他们聚在一起,是在商量如何进行下一步动作。把李严、陆逊等人从前线调开还远远不够,要想让马忠、诸葛恪、吴懿真正掌握军权,把所有的军权全部集中到丞相府的手里,还需要一场真正的战事。只有在战斗中,才能将那些不肯听话的异己分子真正排挤出去。

战场,从来就不仅仅是与敌人战斗的地方,更是权臣们和政敌们战斗的阵地之一。

他们已经讨论了很久,现在面临着一个大问题,也就是李严提出来那个问题:有没有足够的钱粮来支持这场大战?谁来指挥的事先抛在一边,如果没有足够的钱粮供应,出征就是一个笑话。诸葛亮实际上需要的只是一个局部战争,可是他必须借用统一天下的名义,所以也就必须做统一天下的准备。

这也算是作茧自缚。

现在,李严要求丞相府出具切实可行的方案,以证明财赋积储能够供得起这场大战。如果换在平时,诸葛亮不会在乎这件事,毕竟李严虽然精明能干,在账务上还不是他和杨仪的对手,把这个账做得像那么回事,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不可能。然而现在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成了一个真正的难题。

李严回到成都之后,立刻登门拜访了赋闲在家的廖立。廖立曾经做过副丞相,对蜀汉有多少家当一清二楚,如果李严让他出面审查这份方案,蒙混过关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更何况还有一个同样精熟钱粮的大司农马谡在一旁虎视眈眈。

诸葛亮不敢掉以轻心,只得亲自上阵。看着眼前的这些人,诸葛亮忽然有些伤感。他现在不担心李严,他担心的是还躲在朱崖的魏霸和成都的廖立、马谡,这三个人中,有两个原本是丞相府的参军,是他的属下,其中一个还是他的左膀右臂,现在却成了他最强劲的对手。

如果他身边坐着马谡和魏霸,李严还能那么嚣张吗?不,根本不可能。

诸葛亮很清楚,在座的这些人与普通人相比,都是人才,可是和马谡、魏霸、廖立这样的人才相比,他们不过是碌碌之辈,只能做一些小事,真正的大主意,还得他自己来拿。所谓的讨论只能是形式上的,凭这些人的才智,根本找不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亲力亲为,对他的身体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即使他做好了鞠躬尽瘁的准备,心里还有些忐忑不安。

魏霸在想什么呢?诸葛亮不由自主的想道。他不肯来成都,是因为害怕,还是不愿与他面对面?诸葛亮非常清楚,李严也好,廖立、马谡也罢,都不是最终的对手,如果没有魏霸在后面撑腰,他们三个人根本不会站到一起去。

也许说服魏霸才是最直接的办法。诸葛亮捻着胡须,眼神游移。

“丞相?”坐在一旁的卫尉陈震明显感觉到了诸葛亮有些心不在焉,连忙轻声提醒了一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