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一章 对决 下(1 / 2)

加入书签

徐阁老子孙繁茂,令人称羡。四十余年来,长房徐璠为他添十一个孙子,皆已成婚;次子徐琨添七个孙子;三子徐瑛添孙子辈五人;幺子徐珂,亦有两个儿子。再加上重孙辈,以及他弟弟那一房,徐氏家族竟有一百多男丁,已然松江泱泱大族,其家族田产自然数目惊人。

朝野一直盛传,徐家有二十万亩耕地。但现在看来,显然还是低估了——虽然为了避免树大招风,徐家已经将名下田产,分散到了家族成员身上,但还是瞒不过汇联号的审计先生们。他们仅把徐氏两兄弟直系子孙名下的田产相加,就得到了四十六万亩的恐怖数字,也难怪连海瑞都要‘哎呀’一声了。

审计先生告诉海瑞,这还没有算上徐家奴仆名下的田产,而且徐氏家族仗着徐阁老的威势横行乡里,又岂止在松江有产业?其在苏州、常州、甚至临省的杭州、湖州等地,同样占有大量田地。而且其家在丝织业、棉纺业,都是举足轻重的原材料供应商,利用垄断赚尽了利润:“如果想要查清徐家产业的话,就算我们这些人,也得用一个月时间。”审计先生如是说道。

海瑞确实被骇到了,他实在想不到,自己要面对的,竟然是这样一头恐怖巨兽。

待那审计先生离去,王锡爵低声道:“怎么办,要不先把松江放放?”他虽然也知道擒贼先擒王、挽弓当挽强的道理,可具有这样实力的徐家,真不是谁都能对付的——就算当上苏松巡抚的海瑞,也不能够。

‘也许只有高阁老或沈阁老亲临,才能治得了徐阁老吧。’王锡爵胡思乱想道,可惜他也知道,以两人的身份,还有和徐阶的瓜葛,是绝对不能直接插手此事的。

向来乐观坚决的王锡爵,在无比强大的敌人面前,也变得没有信心了。

“元驭,”海瑞看一眼这个,他十分欣赏的后辈,淡淡道:“你的老师让你跟着我学习,但你是三鼎甲出身的翰林官,又在内阁当了好几年的司直郎,无论是经史子集、律法国策、还是案牍文移,都远在我这个科贡官之上。”

王锡爵刚要谦逊,海瑞却一摆手道:“听我说完——我思来想去,唯一能教你的,就是两个字了。”

“都公请讲。”王锡爵洗耳恭听。

“这两个字,说好听了,叫‘胆魄’;说不好听,就是‘找死’!”海瑞站起身来,活动一下酸胀的躯体,把那些费钱的牛油大灯一一熄灭,只留下一盏烛台:“如果你想做一个合格的官僚,现在就回去睡觉,不用听我废话,”顿一下道:“但如果你还有更高的追求,想要成为真正的贤臣的话,就得学会‘找死’。”

王锡爵默不作声,认真听海瑞道:“世人都说‘邪不压正’,但事实上,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正往往胜不了邪,甚至会被邪魔歪道消灭。然后那些无耻道学,自有一套颠倒黑白的理论,把自己说成正,把你说成邪魔外道!到那时,你可能连最后的一点清誉也荡然无存……”

如果不是亲耳听到,王锡爵不会相信,这种消极的话语,竟然从大明第一神斗士的口中说出……他还以为,在海阎王的眼中,就没有搞不定的对手呢。

“那我们该如何选择?是同流合污,是独善其身,还是就算明知不敌,也要迎头而上呢?”海瑞直视着这个前途远大的年轻人,一字一句道:“在这个三岔路口上你如何选择,就注定了你将来是什么样的人。”

“老师时常教导我,”王锡爵深思片刻,轻声道;“坚持下去,就有希望。不自量力的冲动,是不负责任的放弃。”

“你还不了解你的老师。”海瑞摇摇头道:“他心里其实有一团火,在必须找死的时候,他一定不会犹豫。”说着轻叹一声道:“但这世上,也许已经没有值得他找死的事情了,因为有我们这些人,已经替他做了。”

“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呢?”王锡爵问道。

“为了道义。”海瑞沉声道:“年轻时,我觉着‘道义’是很崇高,很神圣,是写在经书上的那些圣人之言。但现在我渐渐明白,所谓‘道义’,其实就是你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所以可以每个人的道义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看你有没有胆魄去坚持自己的道义,甚至于殉道。”

“既然认为是正确的事,既然符合你的道义,就要坚持去做,哪怕因此身败名裂又何妨!”烛光将海瑞的身影拉得很高很大,他的声音如黄钟大吕震人心扉:“我今年已经五十五岁了,有一个问题困扰了我四十年,那就是国家出了什么问题?泱泱天朝,地大物博,为何承平百年,小民却无法安居乐业,国事也如蜩如螗。大明这座广厦,眼看到了将倾未倾之时,这到底是为什么?为此我找了很多原因,是严党作乱?是北虏南寇?还是官场腐败无能?甚至都把矛头都指向了皇帝,上了那道不合时宜、害死先帝的《治安疏》,可是结果如何呢?”

“现在严党倒了,南寇平息了,北虏大不如前,吏治也几经刷新,虽不说各个清廉,但贪赃枉法、玩忽职守的现象已经不再多见,可为什么国事没有一点起色?百姓依旧水深火热呢?我找来找去,现在就剩下最后一个目标——今天这次清查,也正验证了我的猜想。不知你是作何感想,我看到的知道的就是四个字——触目惊心!”海瑞的怒火越来越盛道:“仅仅一个徐家,仅在松江一府,就占据了四十六万亩之巨!要是彻查下去,还不知会是个什么数字!又岂止一个徐家?整个松江府,有举人四百余名,进士二百余名,做到尚书侍郎的十几人,至于侍郎以下更是不计其数,他们与徐府都是一丘之貉,不过是大小多少的区别而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