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家(1 / 2)

加入书签

自从有了孩子,陆则在公众面前出现的次数陆续减少, 连曾被戏称为常驻嘉宾的《普法在行动》都鲜少再露脸, 粉丝们很是失望。

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陆则不是流量明星, 在业内也已经有了足够的名气, 频繁曝光对他来说弊大于利,对孩子来说更不是什么好事。

对于偶像有意识的低调行为, 陆则后援会表示理解,事业重要, 家庭也非常重要,能两不耽误当然最好。

虽然陆则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影响力却并没有因此而削弱,因为陆则实验室的存在, s省这块华中腹地成为了许多科研人心中的圣地, 陆则实验室以医学为中心,辐射出一系列衍生研究项目。

随着前期项目开始盈利, 陆则还设立专门的自主创新项目鼓励资金, 只要你有想法、只要你有决心, 都可以带着你的项目到s省来。

最初过去的都是些年轻人,经过陆则多年调/教(压榨), 其中许多人已经和同龄人拉开距离。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 有不少人追悔莫及, 削尖了脑袋想要过来投奔陆则。

陆则为他的师父们弄了个“小岐山养老项目”, 把小岐山一带拿下了, 打造了一个养老设施完备、自带娱乐项目和医疗资源的养老圣地。

这个养老项目不仅环境宜人,还毗邻如今声名大噪的“小岐山”,老人们闲下来就可以去爬爬山,赏玩美景、锻炼身体。

随着陆则师父们入住,不少人都眼热他们的养老生活,各个领域的大佬都提出想去养老。

最先行动起来的当然是裴老爷子一行人,首都的四合院住着也算舒服,不过住了那么多年了,再好的地方都住腻了,当然想换个地方感受感受。

这一感受,就不想回去了。

没办法,这边风景好、气候好,吃得也好,每天聊天的都是在各个领域堪称一霸的人物,你说的梗他们全都能会心一笑,你的烦恼他们全都能懂,有什么养老生活能比这更舒心呢?

就这样,陆则都没发出邀请,大佬们相互之间已经相互打招呼,自发地提出要参与这个“小岐山养老项目”,钱不要紧,提条件划线也没问题,反正肯定难不倒他们的。

一开始没太多人注意到这件事。

不就是个养老的地方吗?

中国的养老设施十分落后,对于许多人来说,养老院那都是儿女不孝、没人肯养老才被送去的,说出去很不体面。许多老人宁愿死在家里,也绝对不肯入住养老院,就怕丢了面子。

即使很多人看到环境和介绍都很向往这个“小岐山养老项目”,但是看看配套设施就知道这地方肯定不可能向大众开放,因此关心的人不是很多。

大佬们齐齐入驻的事,是在s省科研成果突增、许多困难项目被轻松解决时才引起有心人注意。

等这些有心人仔细数了数陆则到底拐跑了几个大佬,才开始痛心疾首地痛骂陆则狡猾无耻——

要是一个两个就算了,你把各个领域的大佬全部忽悠去你那养老是怎么回事?

怪不得你整天组织实验室的人搞“社区慰问”,原来是去和大佬们请教难题!

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你这是作弊啊你知道吗!

人才引进计划各地都有,相关政策也搞了很多,但大部分都是面向年轻人才,像陆则这样另辟蹊径专挖退休大佬的非常少,甚至可以说基本没人想到这么干。

毕竟老人不比年轻人,他们都有家庭,有儿女,有自己的固执,想鼓动他们外迁并不容易。

不说别的,就是老人们的儿女也不会赞同:都一把年纪了,为什么还要往外地跑?去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有个什么事难道还要儿女千里迢迢跑过去照顾?

而且,都是退休老人了,还有什么引进价值?他们体力不行,脑力也在退化,甚至耳朵听不清楚、嘴巴说不利索、拿个试管都会手抖,接过来后很可能没法得到什么好处,只平白付出巨额养老成本。

总之,引进人才都是引进年轻的。

可是陆则证明了,只要诚恳求教,大佬们依然能发光发热。哪怕他们有很多人确实出现了耳背、口吃、手抖、腿脚不灵便等等问题,他们活跃了一辈子的头脑依然能给迷茫的年轻人们指引方向。

小岐山养老项目的成功,意外带动了各地的养老政策。

虽然不是各地都有小岐山那样的条件,可是稍微上点心整饬整饬,打理出一个像样的养老社区还是不难的。

既然陆则已经做了一个优秀的示范,各地政府都紧锣密鼓地筹备上了,免得自己动作太慢,让隔壁市的人把自家大佬挖了过去。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大项目他们可能搞不了,小项目他们还是可以吃下的!

单小云毕业之后,没有去省院当医生,而是参与了小岐山养老项目。

几年过去,她已经成为大佬们喜爱的“小单医生”,还把外婆也接过来养老,她的姐姐也靠着十年积蓄带着孩子搬到市区。

她的两个外甥女都很争气,考上了市重点高中,周末经常会过来看望曾外祖母。

因为养老社区医院的系统是侯志洲负责构建的,所以侯志洲一开始时常会过来调试和指导。

一来二去,侯志洲和单小云熟悉起来,他们深入地了解一下彼此,发现两个人都没对象,还都是母胎单身的那种,索性试着在一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