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阅兵(1 / 2)

加入书签

曹颙并不是第一回来天津卫,也不是头一回见海船。

可眼前的海船,明显比他上回在天津卫看到的要巍峨的多,若不是旁边站着一对穿补服的官员,曹颙都有些错觉,好像不是在天津卫,而是在广州港一样。

这船,是江浙商人以船入海贸股份的,听说是吕宋那边的造船工艺,比官船还气派许多。

孙柱老大人,摸着胡子,使劲点头;十七阿哥看着这大船,也低声叹道:“‘蛟王’船号,可谓名副其实。”

曹颙笑笑,回头看了一眼站在亲随人群中的李诚。

在求得曹颙同意后,李诚已经将沧州的差事交了出去,留在京城。

对于他想要随船队出海之事,曹颙并没有表态。

人人都晓得海贸利润丰厚,可除了那些商贾外,主动求着随船队出洋的官吏并不多。毕竟,这个时候的人看来,出洋不能说九死一生,也是危险至极。

海上出事,又不比在陆地上还有一线生机;除非是不怕风险的商贾,还有无路可走的,谁会主动去做这样危险之事。

李诚却不想放弃这个机会。

李家虽是内务府老户,可抄了这一回家后,也败落下来。子弟中,除了他之外,其他人又不是读书的材料。

要是走科举之路,从七品坐起,不知要熬几代人才能恢复李家昔曰荣光;海贸之事,却是一个契机。

既能使得他出去见见世面,增长见闻;还有机会建立功勋,在内务府子弟中占有一席之地。

船上早已放下甲板,由天津卫驻扎的一个海军副将,引着大家登船。

想要出海试航,那是不可能的。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有十七阿哥这个皇弟郡王在,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十七阿哥虽然有些意动,可是想着众人的难处,便也笑了笑,在船上转了一圈就下了船。

接下来,大家便登上港口的瞭望台,看着海面上几艘小一些的海船往来穿梭,变幻各种阵型。

这也算是“阅兵”的一项。

虽没有人高声叫好,可低声称赞的也大有人在,那位副将袁喜山口中说着谦词,难掩话中得意的口气。

曹颙见状,直想抚额。

这出洋同出海并不是一回事儿,事实万里航线,压根就用不上这些小船。即便是官兵护航,也得是经得住风浪的大船。

现下火器盛行,真要是在海上遇到海盗,这样的小船,也不顶用,挨上两炮就该沉了。

旁人还看得津津有味,十七阿哥侧过身,看到曹颙神色不对,想要开口说什么,见后边跟着的人多,就又咽了下去。

接下来,小船渐近,有官兵在甲板上站队,嘴里不知高呼着什么,却是同海风混在一起,使得人听不真切。

众人都有些好奇,十七阿哥开口相问,不过是歌颂朝廷与皇上功德的一些老话。

海风渐大,远处停着的这溜小船就随着海浪颠簸。甲板上的队伍,也开始有些不稳当。

那副将是个伶俐的,见状忙说是“海风大”,请众人下了瞭望台。

随后的宴席,气氛依旧热烈。

三丝鱼翅、酱汁石花鱼、关东煮虾、绣球干贝、葱烧海参……一顿海鲜盛宴在前,曹颙却只是饱饱眼福,不过是眼跟前儿摆着的两盘菜多夹了一口而已。

用了宴,十七阿哥便借口旅途劳乏,拉着曹颙退席。

到了驿站,十七阿哥也不啰嗦,直言道:“方才瞧着孚若神色有异,孚若可是觉得有不妥当?”

曹颙闻言,迟疑了一下,道:“十七爷晓得,我前些年曾去过广州,在广州港里也见到了不少出洋的海船,并不是没有小船,可多是南洋诸岛的船。远道的船,多是装了火炮护航的大船。”

十七阿哥闻言,若有所思。

曹颙接着说道:“虽说这次在卫所训练的将士,已经在船上如履平地,可没经过远航,谁也说不好。与其在这里,纸上谈兵地训练,还不如出海训练几个月。也不耽搁今秋的远航,若是发现什么问题,还能提前想法子解决。要不然的话,等到出洋途中再遇到难处,朝廷也是鞭长莫及。”

十七阿哥点了点头,道:“孚若说得是老成之言。那就联名给皇上写折子,请圣意裁断。只是言辞要斟酌些,这袁喜山是皇上潜邸出来的臣子,这用小船练兵,多半是他弄出来的。即便不合时宜,也不好直说。否则,倒好像我们合起来为难他似的。”

曹颙自然晓得这些官场避讳,若是无意外,这袁喜山会带兵护航。

也是,这么大的船队,数千万两银子的的货物,要是护航不掌控在皇上手中,皇上也不会放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