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治政思路(2 / 2)
东电在地方承接火电、水电工程建设,虽然只是建设方,不负责地方上的征地拆迁,但也常给失地农民纠缠上来。宋文慧对这类事情也了解一二,很难说谁有理、谁无理。
虽说地方要保建设,对这种纠纷多采取一刀切的高压政策,不过地方处置能力的不同,导致拆迁群众反弹程度也有很大的区别。
今天这种情况逮到副省长下来视察堵路截访的,就要算问题严重的。
“你在梅溪镇也给堵过一次,是不是就是这个工程?”宋文慧对沈淮被围堵镇政斧的事情还有些印象,问道。
“是同一个工程,”沈淮悠然自得的抱头靠着椅背,说道,“虽然这事跟我无关,但咱也不能躲在背后说苏恺闻的不是。他主要还是想拿商用地的差价去补下梅公路改造工程款的不足。下梅公路目前坑坑洼洼,很破烂,交通不便,沿街商铺的价值受到压制,并没有涨太高。主要还是街铺的业主及商户,对下梅公路改造完成之后的街铺价值增涨预期比较高。只是这个增值过程跟下梅公路改造是密切相关的,业主及商户,都指望能享受街铺增值的红利,但对下梅公路改造又觉得自己不应该承担义务,再加上那些跟过来的拆迁公司、建设公司、投资公司,都是要从中吃肉,那就造成一系列难以化解矛盾。这以后经济发展,这种矛盾会越来越多,这个问题跟民不聊生无关,更多涉及到的是利益分配不平衡。能不能得到缓和,主要还是看地方治政水平的高下。”
宋文慧问道:“江东、两浙、广南等省市,近两年城市发展速度很快,拆迁问题比较多见,你觉得要地方治政要有怎样的思路,才能较好的处理这个问题?”
“小姑,你这是在考我呢?”沈淮笑问道。
“算是吧,”宋文慧说道,“现在党员干部要上去,关键还是要看治政水平。说到治政水平,有魄力是一方面,但光有魄力蛮干还是不行;主要还是要清晰的治政思路。这些年来,争来争去,说到底还是路线之争。”
见小姑难得这么深入的跟自己探讨治政问题,沈淮笑着问:“小姑你是不是觉得我这官接着当下去,还有点指望?”
“不要整天官啊官的,你整个都成官迷了?”宋文慧笑骂道,“鸿军也抱怨你,死抱着官帽子不放。”
“咱老宋家,下海经商、搞发家致富的,有那么一两个人,也就足够了,”沈淮笑着说道,“俗话说得好,斗权不斗财,斗枪不斗权。说的道理很朴实,就是财斗不过权,权斗不过枪。要是我们小辈一个个都削尖了脑袋去捞钱,反而对宋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宋文慧点点头,知道沈淮考虑很深,转回到刚才的话题,问道:“别扯那么远,你还没有说这事要是摊你身上,怎么处理呢。”
沈淮接着说道:
“就从梅溪镇来说,我们要看到,是工业产业化的发展,直接促进城镇商业、服务业的崛起,使地方财政充盈,既而推动了新城镇建设,这个次序不能搞颠倒了,”沈淮说道,“市里拿出梅溪新区框架规划跟前期筹备工作细则,苏恺闻到梅溪镇之后,也急于打开局面,工作重心都转移到新城镇建设上来了,把次序搞颠倒了。脱离这个大的秩序,谈小的手段是没有太多意义的。”
“刚开始搞梅溪新区框架规划时,你主张在梅溪河口先修桥,把沿江公路先衔接起来,”宋文慧问道,“是不是就是你所说的工业产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这个思路?”
沈淮点点头,说道:“没有工业化的大发展,中国十二亿人口,都要过上富裕的生活,谁帮你生产有那么多的物资?不过,梅溪新区范围还是小的,让苏恺闻搞下去,他应该有些能力从外部拉到一些资源,把新区建设得像模像样。所以他这么搞,初期大概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政绩也可能很漂亮。但就像小姑你刚才所说的,有魄力把表面政绩做得好,其实是不够的,难道上面真就没有心里明白的人?我插不上,就站一边看着;让他们把梅溪镇的市政基础设施搞搞好,也没有不可以的……”
宋文慧点点头,说道:“地市以下,发展空间相对开阔一些,不存在多残酷的竞争,所以你真想要在体系内发展,有时候让一让是好的,更能为你以后发展开拓更宽的道路。至少此时,中央领导班子,心里也还是清楚的。”
“二伯是败在这上面?”沈淮问道。
宋文慧点点头,但也不想就二哥跟田家庚的事跟沈淮多说什么,觉得这事对他来说还有些遥远。
沈淮也觉得二伯宋乔生在中央的时候太长,长得不接地气,对地方治理的思路不清晰,跟田家庚争淮海省委书记败北,实属正常。
沈淮又想,小姑这时候对他说这些,大概也是对他有更高的期待,他忍不住对小姑宋文慧苦笑,说道:“我现在可不愿意去想二十、甚至三十年之后的事情,你也不要对我指望那么高;不然能憋屈死我。”
“你,”宋文慧又好气又好笑,要说沈淮不聪明,不用说几句话,他就能把别人的意思都领悟过来;要说他聪明,这摆明了就是不想改他的脾气还有生活作风问题,气恼道,“好心给当驴肝肺,我懒得管你了。”
“对了,老爷子对谭启平到底是怎么看的?”沈淮又问道。
“牵扯到的问题很复杂,老爷子不能光站在宋家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宋文慧说道,“你要是这个春节回燕京,你自己找老爷子谈谈吧。”
沈淮说道:“现在还不清楚,可以春节期间就是新厂试运行到最关键的时刻,我今年未必能回京过春节。”
“那再说吧,”宋文慧说道,“你既然都从地方半脱离,这事也不焦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