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意大利政府的动作(2 / 2)

加入书签

要甩卖哪些资产仍有待决定。官员们提到了国有房地产与地方政斧所有的公用事业公司——但不包括水务公司,因为意大利民众在6月份的一次公民投票中决定,这些公司应继续由政斧控制。

意大利政斧持有意大利最大电力公用事业公司——国家电力公司与油气集团埃尼逾30%的股权,出售这些资产可以筹措到超过300亿欧元的资金,但官员们却表示,这一敏感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几位要求匿名的官员表示,意大利政斧将会和意大利本土基金或者富翁进行谈判,对即将甩卖的国有资产进行谈判。

一位意大利官员表示:“他们的兴趣在于购买货真价实的东西。这与他们在美国的策略截然不同,在那里,他们只是投资国债。”

意大利政斧已经暗示,国债与能源股权中投都会购买。预计双方间的谈判还将继续。

其实,这都是林宇的安排,米兰财团和意大利政斧关系再好也不能公然的和全意大利富豪抢钱,所以有些时候必要的谈判是还是必要的,另外,在一些事情也要公开,为此林宇又买下了几家意大利比较有影响力的报纸。

随着意大利银行业的私有化完成和意大利国债的卖出,意大利政斧终于开始了第二轮私有化浪潮。

此次的私有化企业主要包括国有铁路公司、烟草专卖机构、邮政公司、意大利电视电台、罗马机场、公共保险服务公司、自来水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公司、意大利航空公司、精密机械公司、埃尼集团、伊那保险公司和意大利电信。

这些公司可以说是此次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直接动因。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绝大多数国有企业效率低下。

例如1981年全国电力公司亏损22257亿里拉,国有铁路公司1982年的收入与支出的比率为23.1%。

又像是伊利、埃尼、埃菲姆这三大国有控股公司,在1974年到1984年的这十年间基本上连年亏损。

也正因为这样,政斧需要支付大量的补贴给这些亏损企业,造成了财政的巨大赤字。

光是1977年国家给埃尼和埃菲姆公司的财政补贴便达到了4580亿里拉,1978年又给了整个国有参与制企业16490亿里拉,导致意大利从1970到1982年间财政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不断加大,甚至到了11.9%。

然而尽管这样,国家参与制企业的困难也并没有因此得到缓解,反而形成了恶姓循环。国家的补贴使企业的竞争意识弱化,惰姓增强,反过来进一步加重了国家的负担。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国有企业改革成为了唯一的选择。然而因为这些公司在意大利都是属于极为敏感的企业,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几乎都处于垄断或是绝对优势地位,而且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可以说得上是关系命脉的行业。因此,在原本历史上的意大利私有化浪潮中并不包括这些企业,甚至政斧还加强了对这些企业的国有化程度,但是现在历史已经很大程度改变了。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