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神话计划系列(2 / 2)

加入书签

他不知道的是,仅仅今年,孟享开出用于其他项目的科研经费开支就超过了4亿大洋。用于核弹研究的只占了总数的五分之一,比起美国人曼哈顿计划投入二十五亿美元来是差了很多。不过,这些除了国内科学家们的薪水更低廉外,也同时是建立在其中一些材料可以由基地提供的基础上的。

各个项目中,基地的科技中心提供了完善的试验设备。借助分基地的优势,孟享在地盘内已经建造了十三个科技中心了。这些比国外实验室还要齐备先进的科研中心,大大的提高了科研项目的进程。

一些材料更是可以直接在基地出产的各类军品上拆卸下来使用。就连电子计算机的制造过程中,基地货也占了不少。

电子计算机可不仅仅是需要真空管,电阻器、电容器、继电器、开关灯零配件这都是从基地产的军品器材上才接下来的。军品的质量更过硬,基地产的造价还格外低廉,也是让孟享省了大部分费用。本来是用不了100万美元的,但这笔费用主要是用在了相关产业的自主发展的基础研究上的。

比如真空管,虽然基地产更廉价,但以后的发展需要有自己的产业,也需要有个国产化来替代“进口货色”。所以一系列工业链条的带动就是的投入增加了。

不过,那只是给他们打基础,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零配件还是以基地产为主,孟享耽搁不起那么多的时间。

为了尽快的出成果,除了人手比之美国人的莫尔小组的四人组多了百倍,就连孟享也参与进来指点一二。虽然有了计算机五原则作为指导,但对于电子计算机的整体形象,开了历史金手指的孟享可谓是最了解的了。即使晶体管和真空管有很大的差异,但计算机的很多原理和规则是相同的。大学学习的计算机基础也没有忘得一干二净,虽然体系无法健全,但大体的结构还可以提示一二。

“机器的二进制和老祖宗传下来的阴阳很有几分相似之处啊!”俞大维笑道,家学的传统使得他不是那种从小西式教育,经受了西方文明的全面洗脑的白化人,反而是华夏中体西用的典范之一。在孟享的一些提示中,发现了现代和古老的完美结合。

“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啊!”华罗庚是自学成才,接触的传统东西也很多,也不是那么死板。

“孟司令提倡华夏之文明复兴,这老祖宗的东西也有不少好东西啊!”俞大维感叹道,国内全面西化的风潮依旧很烈,尤其是在被曰本人欺凌不堪的时候,很多年轻人更是向往西方的强大。对于先锋军此时提倡有选择的继承和发扬华夏特色文化,他还是很赞同的。糟粕需要舍弃,好的需要继承。

但什么是糟粕,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议姓的东西很多。中西医之争就一直争辩的很激烈,自从孟享提高了中医的地位后不久,就迎来了西医的全面反攻。双方从去年开始就在各种场合上争吵对战,甚至还举行了实战。

这种东西是以引导,不适宜行政压制。孟享也只是在背后,偶尔帮着中医助助阵而已,并不干涉提案多。

这些还有着自由的选择,但诸如缠脚,先锋军却是大肆宣传,使得联合战区内成了人人喊打的举动了。即使一些老古董留辫子,孟享也没有强制,只是宣传上吹风而已。但这个残害人身体的缠脚,却是被先锋军明令禁止,从经济手段和行政、法律手段一起下手,彻底根除这种“国粹”。

此外诸如牵扯到信仰、神话一类的,和宗教不同,联合战区政斧也只是稍加约束,并不强行干涉。

俞大维此时对于这些计划的名称就很感兴趣。一个夸父,一个伏羲,这都是华夏的古老神话中的名字。而且据他所知,还有个神农计划、有个后土计划,甚至还有个蚩尤计划。

对这些计划,他只是大体知道一点而已。

对于神农计划,俞大维只是知道这是个种子改良的计划,但这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它的主要内容是植物的全面研究。当然核心正是种子的改良,而其中的一号计划就是杂交水稻。

源于后世的网络轰炸和考试的死记硬背,孟享对于国家和民族荣耀的袁隆平的超级水稻可是记忆深刻。若是没有杂交水稻为代表的农业改良,在十几亿张嘴的压力下,当贫富差距拉大的时候,饿死人的情况依旧会出现。可以说,后世的政治体系之所以稳定,首先是建立在大家吃饱饭的基础上的。而其中杂交水稻居功甚伟。

从38年初的时候,考虑到地盘上吃饭问题,被粮食紧缺压得心头喘不过气来的孟享已经启动了农业改良计划,这是神农计划的一部分。

除了兴修水利和建设的六个化肥厂外,种子改良是其中一大项。而小麦和水稻的改良是重点,尤其是水稻,孟享可是有杂交水稻的深刻印象。

除了意识和观念的问题,杂交水稻的技术并没有太多超时代的高科技,剩下的最需要的是不断的试验和积累,这需要时间。

联合战区内的水稻研究所可是集中了大批的水稻专家,诸如丁颖、原颂周、周拾禄、钱天鹤、谢家声、杨开渠、沈学年等人,早早的就在先锋军的支持下开始了杂交水稻的研究。

丁颖早在26年的时候,就发现了广州郊外发现了现在所在水稻的原种。继33年,研制出了“中山一号”优质稻种外,在36年,他还曾经用华南水稻和印度野生稻杂交,育成“千粒穗”体系,其中的“银印”稻种轰动中外。

虽然后来受到了鬼子侵略的影响,但在先锋军的支持下,他很快有组织起了新的研究。

为了取得更好的数据,38年的时候,先锋军就在海南偏僻的地方建起了实验农场。在当时的加里曼丹岛上的南洋基地附近,也建起了实验农场。泰国、越南、缅甸等稻谷生产大国,也有了试验田的分布。

根据孟享的提示,在海南寻找野败的行动也早早就开始了。去年上半年的时候,在多人持续不断的搜寻下,终于在海南和广西发现了三株。

这是杂交水稻的开端,后边的需要不断的试验。

持续了一年多,才有了一点眉目,不过这只是实验室的资料而已,还需要室外的试验。同样需要很长的时间。

不过,此时粮食方面,先锋军并不着急。低保分田后,各地的百姓积极姓大增,在水利设施跟上的同时,丰产有了保障,虽然上缴联合战区政斧的少了,但战区内的总量多了,市场一流通,更有先锋军自己握着的大片农场存在。所以即使国际粮价受到了战争影响,不断拔高,但国内粮食市场还算稳定。

孟享也不会催促,神农计划也同样是一个持续时间很长的庞大系统。

同样的还有其他的计划,俞大维对于后土计划了解的不多,只隐约知道与材料有关系,不过对于蚩尤计划,他却是了解的比较多一些。

蚩尤计划是源于蚩尤造兵而来,针对的就是兵工产业。除了夸父计划外,这个计划,他接触的最多。

蚩尤造九兵。在蚩尤计划初步阶段中,先锋军自己的兵工产业也重点以九种兵器为重点研究对象。

此时,孟享领着白崇禧领衔的中央政斧观察团正在观看着其中的几种武器。

“这是我们的新式突击步枪!”伍德生双手平端着一支在白崇禧看来有些怪模怪样的枪支说道。

在升级后,孟享就把AK-47和M14等名枪生产了出来。价格贵一点不要紧,只是作为试验借鉴,用不了多少费用。于是,伍德生在这些名枪的借鉴下,重新有修改了一下他发明的甲1式突击步枪,成了现在的这一支。口径同样是新标准的7毫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