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章 大宋永昌(2 / 2)

加入书签

使者们还是头一次见识这种齐齐整整的山呼万岁阵势,以往他们前来大宋时虽然也会听文武百官这样喊,但那到底只是朝官而已,人少,气势不怎么大。这次不一样,自城楼上剧目看去,大街小巷里挤着满满的人,偏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却没有发生任何推搡事件,反而还在第一方队高喊万岁时齐齐跟着喊,万口如一,震撼人心!

宋人竟团结至此?!

王雱抽空扫了眼使者们的表情,偶然间对上完颜劾里鉢的目光,他非常友善地朝对方露齿一笑。

这仗势自然不是随随便便能有的,王雱让周武联系了许多托儿分散在人群里做思想工作,都是当初从无忧洞里出来的三教九流人士,脑筋活泛得很,提前一段时间让他们持之以恒地宣传“这次阅兵大典关乎大宋颜面”“各国使者都会来观礼,谁都不要丢脸丢到国外去”。

现在这些人也都还混在人群里,掐着点带头开喊。事实证明只要有人负责带节奏,大部分百姓都可以配合得很好!

王雱继续在钧容直提供的背景音乐里给官家解说各个方队的情况,官家听着都觉得这些全是国之栋梁,挥手致意的动作一直没停下,惹得一队队将士含着热泪由衷地高呼万岁。

官家,没有忘记他们啊!

官家眼里并不是只有那些天天耍弄笔杆子的文官!

这次阅兵除却展示将士,还展示武器,虽说条件所限,很多武器不能当场演示,但是光是一把把钢刀亮出来、一辆辆战车开出来,就已经足以震慑一些野心勃勃的家伙了!

尤其是王雱这个负责准备解说词的人特别能说,五分的用处能给他说成十分,众使者听完鸿胪寺官员的翻译后都惊骇对视,心七上八下,不知道这些话里有几分真几分假。

王雱当然也知晓不能全靠一张嘴忽悠,他让范纯礼、张载他们混入一个军械方队里头,当众展示“文弱书生轻松撬起超负重马车”的精彩节目。在众人目瞪口呆时趁机洗脑:这些简单的小玩意已经广泛用在各个码头之中,其实不能算什么大发明,也不能算军械,小意思小意思,根本不足挂齿。

有使者实在忍不住了,趁着新方队还没走近时悄声问相熟的鸿胪寺官员:“你们王小状元一直都是这样说话的吗?”

鸿胪寺官员道:“……好像是的。”他给使者们科普了一下王小状元的光辉事迹,比如走到哪祸害到哪,害得一干师弟们把他堵在酒楼雅间里对着他嚎啕大哭,场面可惨烈了。

使者们听完,觉着宋人心胸如此宽广,居然没打死这家伙。

最后一个方队走完时,各个方队已经在宽敞的街道上整齐列队。随着钧容直的仪仗队举起旗帜用力一挥舞,满城顿时响起响亮的歌声。

洪亮如奔泻激流的歌声整整齐齐地回荡在宽广繁荣的开封城上空,连腾空而过的飞鸟都为之震颤。城楼下,坚持了全场的钧容直依然精神抖擞地演奏着,与满城歌声配合得严丝合缝。这歌,词好记,曲简单,最初只是将士们在唱,后来满城百姓也含着热泪跟着唱了起来。

听着这几十万、甚至过百万人齐声高唱祝愿大宋万寿永昌的歌,官家感觉疲惫全消,眼眶再一次湿润了。

这是他们大宋的将士,这是他们大宋的百姓啊!

民心如此,何愁大宋不兴,何愁大宋衰败!

官家转头看向左右,发现韩琦他们眼中也莫名含着泪。不管何时何地,这种千千万万人齐声呼喊、齐声唱和的盛景都让人既震撼又感动。

官家也手扶着围栏,高声呼喊:“大宋永昌!”

韩琦等人年纪都不小了,面对此情此景却也不再静默,都随着官家竭声高呼:“大宋永昌!”

唯一静默的,只有旁观的使者们。

这一刻,他们莫名感觉眼前的大宋已非往日之大宋。

往日之大宋宛如他们古之圣人所宣扬的谦谦君子,平和,守礼,永远缺乏战意,若是能以钱帛换取和平,即便会让朝廷财政捉襟见肘他们也非常乐意去做,所执着的只有把这些送出的钱粮称之为“岁币”还是称之为“纳贡”而已。

可在这一瞬,他们看到了大宋军心民心之所向,看到赵祯这个宋朝皇帝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他只要站在城楼上招一招手,就能让万民同泣、万民同歌!

他们可有这样的君?可有这样的民?可有这样精良的武器与这样忠诚的将士?

一个个问题浮上心头,不少使者背脊都渗出阵阵冷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