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3 章(1 / 2)
招郭嘉出来, 指着站在远处, 于夜色中垂着小肩膀仰头看着那些金吾卫的儿子, 夏晚又道:“你还未见过甜瓜发病吧?小时候他但凡腹痛起来, 总是疼的满床打滚, 后来渐渐大了, 也知道自己这病要叫我忧心, 所以若是疼起来,非熬不住了,是不会跟我说的。
你要进过六道巷他的卧室, 你就会看到,他的床沿上全是牙印,那全是他熬不住疼的时候, 自个儿悄悄咬的。”
她又伸手比划比划, 道:“同龄的孩子,你可知道陈宝有多重, 他有多重?”
甜瓜比同龄的孩子轻了至少一半儿的重量。那么可爱的孩子, 勤学又上进, 又聪慧, 就因为父母给的病, 到如今生死不知在何时,郭嘉居然还来这么一手。
“既知道自己是李燕贞的女儿, 我本该稳稳的坐在六道巷,等着真相大明之后, 他来接我的。而非拿着块镇纸, 牵着儿子的手,冒着要叫行府的侍卫打出来的风险,亲自上门去认亲。长安远在千里之外,我本该等到明年春三月,等天时暖了再走,为何非得要在这十一腊月,要冒着风雪翻这座米缸山?”
她认亲是为了儿子,去长安也是为了儿子,为了帮小甜瓜治病,她可以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性命,贞操那东西她早没了,当然也不在乎,所以是真的以为能帮他找回神力,才会像当初一样,不顾羞耻的主动凑上去,却不期郭嘉竟拿这个哄自己。
就好比她当初以为他是因为爱她,才会跑到间瓜房里跟她圆房一样。这一回她一门心思想着帮他找回神力,让他去杀了血沉沙,好叫她能过山,到头来却是个笑话,他一得手,便准备把郭兴送到更远的肃凉去。
拿孩子的生死做顽笑,还如此狭隘。
郭嘉知道儿子有病,但在夏晚没到米缸山之前,不知道儿子的病有如此之险。不过现在要悔要辩,都已经晚了。
他以为夏晚要生气,要扑上来将他撕个粉碎,却不期她一手撩着帐帘,微抽了抽唇,就只轻轻笑了笑。他只看到她的侧颊,叫灯照着,睫毛剧烈的颤着。
“为了甜瓜,咱们什么都不说了,也只当方才的事不曾发生过,明日一早我要入山,打点好你的金吾卫,谨防血沉沙真的会来。”
回到借宿的院子里,甜瓜和孙喜荷睡在里间,夏晚独自睡在外间。
都熄灯躺下了,孙喜荷哄睡着了甜瓜,偷偷摸了出来,给夏晚递了一把百姓家里炒的山桃桃,花生瓜子出来,一粒粒剥了给她喂着:“今天那刺客手里的五步蛇叫我着实害怕,我觉得那个晋王府凶险着呢,王爷又没跟着,咱们去了怕是住不得。”
夏晚早涮过口,不吃东西了,接过来,仍塞到了孙喜荷的嘴里:“娘,无论走到何处,你和甜瓜跟着我就好,至于晋王妃,以我这些日子听来的来断,她当是个好人,不会为难咱们的。”
孙喜荷不信了:“那陈夫人说就是她害的你亲娘远走金城,双儿不也说了,她待郭莲都不怎么好,在府中,郭莲整日叫她训,所以郭莲宁可跟着郭嘉回金城,也不愿意呆在王府之中。双儿不是还说了,王妃发起脾气来,府里的猫都要避着走。”
夏晚叫老娘给逗笑了:“娘,脾气爆的人性直,火发出来,怒气也就完了,最可怕的是存在心里头的那种人,表面上看着温温柔柔,忍辱负重的,真正下起暗绊子来,才叫你防不胜防。”
就比如陈蓉,虽然好的如春风一般和煦,但夏晚决不跟她多说一句。
孙喜荷暗中将这话过了一遍,发现自己正是那种发起火来怒气冲天,心里全没城府的,以自己渡了半天,道:“我的晚儿前半生受尽了苦,不期有个王爷那样的好爹,如今只能求着王妃也是个好母亲了。”
等孙喜荷睡着了,夏晚又爬起来,钻进里间,悄悄躺到了儿子身侧。
小家伙在兵营里跑了半日,身上沾着那些兵痞们淡淡的汗气和酒腥气。这孩子性子里有格外纯真的地方,因为他自己忽有忽无的那种力量,到如今都认为天上的神仙都是有的,盘古开天辟地是有的,夸父追日也是有的,相信所有神话里的故事。
也真的以为那些伤兵是吃了自己的兔子肉才能站起来的,方才还在筹划,明日入山之后要多打几只兔子来,帮那些伤兵们疗伤。
没人知道小甜瓜于夏晚来说意味着什么,便郭嘉也不知道。
且不说甜瓜是他的孩子,就算不是,听说郭兴的儿子有危险,他还是会停止杀太子,转而去看孩子的,这是他的责任感使然,他是家里的长子,虽说对两个弟弟表面上冷冷的,但只要他们有难,他还是会意无反顾的出面。
只不过恰巧甜瓜是他的儿子,而她在世而已。
就像李燕贞说的一样,男人的誓言并不可信。徜若她真的在七年前死了,郭嘉在七年后揭穿了这一切,等他的使命完成,等她的仇复了,他还是可以找别的女人成亲,生子。
但她只有甜瓜这一个孩子,而甜瓜的病是她给的,命也只有她才能救。
七年前的她于他来说,只是他愧对过的妻子,后来发现她还活着,就变成非得从郭兴手里争回来的战利品了,为了一争高下,连儿子的病都可以拿来开玩笑。
想想甜瓜撞伤了额头,他捧着月桂在她面前,说着那些穷尽七年,只为给妻子复仇,不为她起坟头,只因想叫她等着他,在奈何桥上再相见的誓言时,七年前死成灰烬的心里复生的那点,以为郭嘉果真爱着自己的小火星子,这一回才真给浇了个熄透。
手抚上儿子毛绒绒的脑袋,替他掖好了被子,夏晚在他颊侧轻轻吻了吻,蜷到儿子身侧,另扯了一床被子过来,和着帘外透进来的月光,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次日一早,李越带着侍卫们三更便起,捆扎行李,干粮,四更的时候就已经收拾完备,准备要上路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