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发展与成效一(2 / 2)

加入书签

“对,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几个妇女说完,都弯下腰,“噌噌噌”地砍起来。

“气泡”中的梁晓乐听到这些议论,看到人们的举动,心中暗想:

草编包装袋既然已经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并使用,那就应该把它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让广大的人民大众参与编织,形成民间产业。这样,自己就可以不用异能复制了。免得像《纸坊村的来历》故事中的韩善友那样,“仙纸”不在手里,就什么也没有了。

这样,自己可能少收入一些。但是也没关系,为人民谋福利也是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何况,自己也不见得少挣(钱)了。

于是,梁晓乐又让宏远娘(当然是通过灵魂对接啦)告知梁家屯村里的女人们,尤其是把地租给自己的农户,让他们砍村边上的“野生”马莲草,编织包装袋,“草编包装袋经营批发部”按略低于零售价、高于批发价的价格收购。

人们一看坐在家里就可以挣钱,都积极地编织起来。一传十,十传百,连四外村里的人们也都踊跃地加入了这个行列。

分层马莲草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梁晓乐再断不了给它们浇点儿空间水,十几天就能割一茬,永远也没败的时候。

当然,在整个春天里,梁晓乐也没误农作物的田间管理。该浇水的浇水,该除虫的除虫,该灭草的灭草,把个梁晓乐忙的不亦乐乎!

…………………………

几阵南风吹麦黄。

小麦熟了。

宏远爹种植的九十多亩一尺二寸三角楼密植小麦,长势非常喜人。麦穗大不说,由于种的密,垄与垄都分不出来了。麦穗挨麦穗地挤在一起,看上去就像一领席。

有个小伙子新鲜,把自己穿的上衣脱下来,放到麦子上,愣没下沉一点儿。

“这麦子,真神了哎!”

“当初还担心人家收一地草(麦秸),真没想到长这么好?!”

“人家的‘神气儿’都罩到大田里了!”

“一亩得五、六百斤吧?”

“我看不止!”

麦子长在大田里,谁见了谁夸。四外村里的人们都赶来参观。没一个不伸大拇指的。

割麦子完全是雇得本村里的人。说好一天三十文钱,管中午和晚上两顿饭。工钱是平常的三倍不说,管两顿饭更出乎人们的意料。原计划雇三十个人三天割完,结果来了五十个人,两天就全部完工了。

最后一合产量,亩产八百多斤。

这还是梁晓乐控制着长势,没让麦粒可着劲儿地灌浆。她怕超过一千斤后,更让人们震惊了。

在麦收上,梁晓乐也没有用异能。因为这是让村里人挣钱的机会。她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尝到为宏远爹打工地甜头,为以后大面积承包土地打好基础。

随着小麦丰收的,还有那白滑滑的麦秸。

这时,宏远爹在韩纸坊村建的造纸厂,也已竣工。宏远爹任厂长,主管人是干儿子韩光平的父亲韩英豪,光平爷爷和村里的几个年龄大的老人被聘为顾问。

韩元寿则被聘为技术总指挥。需要现场指导的,就和宏远爹一块儿坐马车去韩纸坊,能在养老院里说清的,就不动身。无论去与不去,每天记一个积分。把个韩元寿高兴得整天张着大嘴笑。

工人一律雇韩纸坊村里的人。

宏远爹雇车把自己收的麦秸全部运到造纸厂后,造纸厂正式开了工。

造纸厂第一批纸造的就很成功。由于全部是用麦秸造的,纸张洁白平滑,有韧性,很适合书写和印刷。

但是,正像韩元寿说的那样,这里的麦秸人们都不卖,原因是一般农户小麦产量低,麦秸自然也就少,人们都留作自己喂牲口、泥房、脱坯用。宏远爹贴出广告收购,基本没有来卖的。

自己的百十亩麦秸又能维持多长时间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18wenku.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