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1 / 2)
一行人来的开心,回去时也是喜乐,偏生秋娘在出寺院时,却被地上的石头好生绊了一绊,险些摔了个狗啃泥。
“摔得这样丑。”
秋娘心里一悸,一抬头,身上却像是在冬天里被一盆冷水从头泼到了尾。
张元宝就站在他的面前,嘴边含着若有似无的嘲讽的笑,居高临下地看着依然半跪在地上的自己。他的身边,站着的就是方才遇见的秦远,同样是一脸鄙视地望着她,方才开口说话的,正是他。
“你这个狗□的礀势,我看着真是喜欢。”张元宝低□,做出个想要掺扶的礀势,却是对她说了这么两句话。
“滚开。”秋娘心里骂了一句冤家路窄,直截了当地对他说了两个字,张元宝却是不偏不闪,冷笑了一声,道:“好久不见,杜秋娘。”
事后,秋娘一直在想张元宝的那个眼神,不是愤怒,不是冷淡,不是怒,而是满满的兴奋,像是见到了猎物一般的兴奋。
让人不禁打冷战的……兴奋。
这个不明不白的眼神,让秋娘百思不得其解,以至于回过神时,她已经在家。
“张元宝如今可是左相的干儿子,左相很多事情都是过他的手。”张博兴因假期未到,整日闲在家里,这日听说秋娘跌了一跤,巴巴地便赶了来。
“我听闻从前他同你和长安也有些过节,你还是劝劝长安别跟他过不去得好。他这个人,有些邪门。”张博兴提了眉头,“我前几日也才知道,他张元宝同建州舞弊案的那些人竟都是好友,那份舞弊的名单却是他一个人写的。他出卖自己的好友或许并不奇怪,可是……”
张博兴顿了一顿,低声道:“你可知道,牵涉在其中的还有他家的堂兄弟,便是连他的亲叔叔都没放过。”
秋娘愣了一愣,张博兴道:“这人六亲不认,做事心狠手辣也懂得取舍,还懂得容忍。左相让他跟在秦远身边,秦远只当他是一条狗,动则打骂,他却能忍得。对别人,对自己都能狠下心的人,我想想都觉得可怕。”
“你为何同我说这些?”秋娘终是问道。
“我今儿才得到消息,今年朝廷开恩科乡试,到时候长安和张元宝或许便要一起参加考试,将来同朝为官也未晓得。长安最是听你的,你说的话,他肯定不会违背的。”
“开恩科了”秋娘只觉一喜,可脸上的喜色还没褪去,姚氏却是跌跌撞撞地跑进来,扶着门框呼了一声:“大嫂,不好了!前头传来消息,说大哥在国子监同太子打了一架,这会被关起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为防止被考据,这里的国子监百度百科如下: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各朝的国子监入学条件都不一样,这里借鉴的是大辽的国子监的规矩。当然,这里的太子不是国子监学生,为何会出现在国子监,后文会有交代。
长安:嘤嘤嘤,瓦打了太子,会不会被砍头……啊,今天四德君离家出走了,请改日再来拜访~!!
☆、42鱼蒙晋江独发晋(20:21)
秋娘的一颗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便是张博兴也一下惊得站起来,蹙眉道:“怎得好端端的,太子会去了国子监。我就说,我应当陪长安去一趟的,姑父偏生不让我去!”
“具体情形我也不大晓得。相公已经让人去打听消息了。”姚氏犯难道:“爹的身子不大好,母亲做了主,只说瞒着爹。”
入学第一天便惹出这样的幺蛾子,若真是打了太子那便是大不敬的罪过,按律当斩!
“我去国子监问问情况。”张博兴暗叹了一声,忙起身离开。
到了黄昏的时候,张博兴总算回来,从国子监祭酒徐文远那知道了前因后果。
原来,今日长安到课堂时,堂上夫子言及“君子言志不言利”,不知怎得,竟是说到“灾荒中涌入京师的流民皆为暴民”,长安原本还安静地听着,直到后来看到身边的举子皆是点头符合,甚至还有数人抱怨,流民已严重影响京师百姓的正常生活,长安终是忍不住,当堂便指出夫子论调中的多处错误。
堂上学子不下数十人,眼见着一个不知来历的人当堂让夫子下不来台面,一人一言,竟是同长安当堂辩论起来。难得的是长安不慌不忙,引经据典,竟是将数十人都辩驳地无话可说,唯独还有一人,同长安争锋相对。二人足足论辩了一个时辰有余,至最后,竟是不分伯仲。偏生二人都是年轻气盛,尤其是那人,言语间嚣张霸气,口没动完,便从言语升级到了武力。
长安这些年练武,一向藏着掖着,难得对方先动手,上来一看便是行家里手,他索性也放开了打,十几个会合下去,长安一个肘击直接将对方按倒在地,一屁股还坐在人家胸口,拍了拍人家的脸道直叫嚣:“说,你服是不服?”
他抬了脸,便见到匆匆赶来的徐文元一脸诧异。
直到被关起来,长安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完了,他打了太子。
秋娘听完,缓缓地松了一口气,道;“没事,长安很快便会回来了。”
不管张博兴诧异的眼神,秋娘自顾自地陷入到回忆中。
“范子正国子监舌战群儒”——秋娘前一世听过无数次这个说书先生最爱的段子,或许过程大多为说书先生杜撰,可结果她却是记得的。
这是范子正一生政治生涯的起点,也正是因为这场论战,范子正在儒生中站稳了脚步。
至于打太子这段……秋娘一直以为是民间谣传,哪个不要命的敢打皇帝的儿子啊?可此生这个不要命的,偏生就是她相公!
到了第二天,张博兴又得了消息,说太子亲自到了皇帝跟前蘀长安求了情,只道是不知者不罪,他与长安只是切磋武艺云云,过程如何不知,最后,长安总算是放出来了。
秋娘见着完好无损的长安可怜巴巴地站在她跟前,沉下的脸险些破了功,夜里交公粮的时候,她狠狠一掐长安的胳膊,骂道:“呆子哟,你怎么就这般没有眼力见儿,连太子都敢打?”
长安“嘶”了一声,挠了挠头道:“我听说国子监的位置都是根据地位高低排的。太子那日却跟我一般坐在最后一排,我想着我好歹是丞相的儿子,便是打错了,也没人高过我去……哪知道,难得狐假虎威了一回,却是撞上了太子,真是晦气呀。”
秋娘看着他那副呆样,半真半假的,只道这呆子福星高照,仍是逼着他在“三从四德”外,又加了一条,“自个儿的安全要护‘得’”,长安的戒律,彻底变成了“三从五德”了。
同太子这般一闹,长安的日子倒是忙碌了起来,还未科举,便得了个“太子侍读”的官,每日去国子监上课不说,还要陪着太子四处走动。
那会太子正奉皇上的命,编撰《大齐史略》,意在按朝代,时间顺序等等,以帝王为中心叙述上古至大齐年间的史事,以史警示后人。太子原是想让长安长长见识,开开眼界,没想到他在当场又与编撰此书的几个官员进行了深入探讨,几个官员引以为人才……到六月的时候,长安奉旨也加入到了《大齐史略》的编撰中。
长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索性趁热打铁,拼尽全身所学,著《范子正集》,收录其诗歌
言事书不下百篇,内容或针砭时弊,或提出主张,上达国家大师,下至民情民声,均有体现,《范子正集》一面世,京城上下一片哗然。
近来几个月,京城无人不识“范子正”,人们对于这个从未露面的右相长子表达了极大的兴趣。
长安大大的长了脸,便是一直谎称在家养病的范仲良都频频有人探望,聊起他这个腾空出世的长子。
长安平地起风云,偏生在秋娘面前却毫无变化,恰如这一日,长安早早地回了来,捧着那本崭新的《范子正集》,献宝一般放到秋娘跟前,巴巴道:“秋娘秋娘,你看,这是我写的!”
秋娘一看那书的封面,自顾自地又开始做起手头的绣活来,不在意地说了句,“嗯。”
长安一看秋娘这个态度,不对啊!好歹这是长脸面的事情,秋娘怎么能如此冷淡,又推了推道:“秋娘你看看,这书如今卖得很好的!”
秋娘停了手,又抬头看了一眼,低声道:“哎呀,知道了,你挡着我的光了。”
看着长安心不甘情不愿地离开,她只是暗自偷笑。长安的书一上市,她便买了十本藏着,别看她公公范仲良冷冷淡淡的,他更狠,直接买了一百本在手头,凡是有人来看望他,他闲扯两三句,总要扯到这书上来,再送上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