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章(1 / 2)

加入书签

话说顾翰清一路从京城出发, 经山西大同府, 沿路探视了在山西外放的二老爷顾瀚文, 从武州塞出关, 直奔边关。

战事已休, 军中的指挥部也从景泰县外的驻地般入了县衙。迎顾翰清进城的是景泰县现任守军二品骠骑将军萧浩成。听说此人能文能武、骁勇善战, 是边关诸将中的一名猛将。此次若不是他带领五千精兵, 以少胜多,在燕子壑一举剿灭鞑靼两万精兵,大魏军队恐难大获全胜。

萧浩成在景泰驻军十年, 一向胜多败少,是大魏边关的一道铁血长城。皇帝有意论功行赏,早已拟定封他为二品忠勇侯。

顾翰清十一年前从应天府调任回京, 错失了和萧浩成见面的机会, 如今时隔十年,两人倒是有缘一见。

“顾大人请。”

萧浩成约莫三十七八的年纪, 身材高大魁梧, 古铜肤色, 虽然常年餐风饮露, 容貌却不似寻常武将那样五大三粗, 隐约中透出威严豪迈。

“萧将军请。”

国之危难时,这些武将便是最难得的, 顾翰清之前任过两年的兵部侍郎,虽和萧浩成从未面见, 但其实已有些交情。

两人一起进了县衙, 萧浩成在前面领路,武将气派龙行虎步,时不时转身同顾翰清闲聊几句。

“王爷就在厅中,此次若不是王爷带领援兵及时包抄,我那五千人马未必能全身而退。”

呈送至京城的战报上写明了当时的作战情况,此役萧浩成和肃王李昇算是配合的天衣无缝,为大魏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连圣上也连连称道。

但顾翰清心里却很清楚,肃王虽然贵为封王,又是皇帝的亲兄弟,可皇帝心中却未必真心器重他,之所以当时临危受命,不过就是看重了老皇帝留在肃王手上的那几万精兵。反倒对于这个萧浩成,皇帝很是倚重,几次在早朝上夸赞于他。

“萧将军过谦了,此次论功行赏,皇上早已经有了明谕,下官也不过就是替皇上传话。”顾翰清同他寒暄了几句,两人一同进了正厅,看见厅里的两排椅子上,早已经坐满了一众将士。为首那位坐在中间主位上的,大约就是传闻中的肃王李昇。

顾翰清十几年前初见肃王李昇的时候,那人不过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孩童,如今再见其人,竟已是这般俊朗威武、龙章凤姿,隐约中透出磅礴紫气。

“顾大人请。”李昇看见来人,起身相迎。

“下官给王爷请安。”顾翰清因是天子派去的使臣,倒也不用向肃王行大礼,也不过拱手还礼而已。

厅中众将士见肃王起身,也都跟着站了起来。早闻顾翰清刚正廉明,是近些年文臣中得圣上倚重之第一人,本以为是应是个五六十岁的老者,却不知竟是一个才四十出头的清俊文士。

在京中做官的终究舒适,这般年纪还是细皮嫩肉,不像他们边关武将,整日里风吹日晒的,一个个都是皮糙肉厚的模样。

众人虽起身相迎,但对待顾翰清的态度却是有些怠慢的。顾翰清却并不放在心上,大魏此次大获全胜,实乃大快人心,边关将士们立下这样的不世功勋,有些骄态也是常理,他倒也无需一来就跟他们如此计较。

……

顾明妧同顾明珠一起去延寿堂的时候,周氏也早已经过去了,她站在老太太的跟前把信念给老太太听。老人家听说顾翰清一切安好,很是安慰,一个劲的点头道:“本以为边关寒苦,没想到却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堪。”

周氏见姑娘们过来了,只笑着同她们道:“你父亲说景泰县很是繁华,榷场中还有好些鞑子的东西买卖,等他空了,还要给你们买些小玩意捎带回来呢!”

顾明妧虽说不稀罕那些,但想着顾翰清大老远还念着自己,心里就很熨帖。

“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回来?”

老太太终究还是挂念儿子的,这才寄回来第一封信,就想着问回来的事情了。

“老爷倒是没说,看信上的字体潦草,应该是刚到那边就写了信回来报平安的,只怕连鞑子的人还没见着吧。”周氏也心急,但信上只字未提,她也不好胡乱猜测,只将信纸折了起来,重新收到信封里。

“父亲身体可好,那边的饮食可还吃得习惯?”顾明珠年纪稍长,一向体贴细致。

“你父亲一切都好。”周氏回了顾明珠一句,抬头看见顾明妧就站在顾明珠的身侧,也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