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路大军每人每天十块钱的工资,外加一天的口粮,有肉有蛋,吃喝不愁,而且每天工作只有六个时,早上八上工,工作到下午三,中间休息一个时,下工之后,就是每五十人一个课堂进行学习,支援教学都是中级班的学生,倒也勉强够用,至少只教他们识字,简单的四则运算还是不成问题的。
新城的教育是强制性了,十二岁以下,必须进校就读,不必工作,十二岁以上的,进入专科班学习,然后进入各工厂,进行某一个岗位的专业培训,或许他们学习并不全面,但是将来,必然在他们所坚守的岗位上爆出令人侧目的成就来。
而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一边上工赚钱以工代赈,一边还要进行知识普及,至少也要学会能自己读书,能在日常生活当中做简单的运算。
本来修这种道路,只要铺三合土就足够用了,但是为了刺激新城工业的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展,萧远坚决使用了成本更高的水泥路,甚至在有材半的地方,就地修建一个水泥窑,这种比土法还要土法的水泥窑出产的水泥,与熟石灰差不多,坚固程度简直就是一个笑话,不过暂时用来修路,特别是以畜力为主的运输时代,这种劣质水泥修出来的道路也凑合着能用上五年左右了。
正是由于这种水泥质量的原因,所以还无法使用现代的那种直接混合石块的混凝土的修建方法,新城本身出产的水泥倒是可以,但是加上运输什么的,得不偿失。
为了便于这种公路的维护,全部使用一米见方,厚达一尺的水泥块进行铺路,这种水泥块上有两个指粗的孔洞,是专门用于维修时吊装的。
在铺路的时候,先将原来的路地基重新拓宽,拓成二十米宽,先铺上碎石,用牛拉着大铁滚子压实,再铺上一层细石,再压石,然后铺上细砂,再把水泥块一块块的摆好,缝隙处用水泥浆进行灌填,修建的度倒也不慢。
大明朝已经有了蒸汽机带动的火车头,现在的新城是大明朝的属臣,若是张口,要来几辆车头也不成问题,甚至萧远可以从现代取得蒸汽机的原型出来,但问题是铁路修不起,没错,新城修不起铁路。
新城周边本身不产铁,所有的铁料都是从大明,还有周边的商人带来,全部进口,成本颇高,多用于军事领域还有一些必须使用的地方,铁路就是吃钢铁的大户,萧远还没有那么奢侈,只有新城拥有了自己的铁矿,比如蒙古的包头,比如四川的攀枝花,或者马鞍山也成啊。
但是现在一样都没有,全靠进口的情况下,只能放弃效率更高的铁路,先把公路系统修起来再。
近二十万筑路大军,一个恐怖的数字,每天的支出都是天文数字,幸好在支出的时候,也给新城留下了一条质量相当不错的公路,三百里的公路,二十万人硬生生的堆,前后也不过才一个月的时候间就硬生生的修通了。
那些修路的工人们回头向来路望去,一条宽大的灰白色的公路,像是一条长蛇一样蜿蜓着延伸而来,壮观、壮丽,让人不由得心生骄傲,这奇迹,是在自己的手上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