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七零,我嫁全村最有钱的男人 第127节(2 / 2)

加入书签

怎么能这样得理不饶人?!

多大点事啊?!就要闹到公社去?!

董明,陈小伟,白丽丽,李云,关明明从昨天傍晚开始一直到现在,身心疲惫,一直惶惶不安,特别是这里和他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没有一个人站在他们这边,也没有一个人帮他们说话。

“我们不去,我们已经分到这里来了,我们不走。”

“对,昨天是我们不了解情况,所以说错了话,你们就不能原谅一下我们吗?!非要逼我们不可?!”

“你们这是想逼死我们啊,我们第一次下乡什么也不懂,就说错了几句话而已,你们非得要这样对我们不可吗?!”

“村支书,他们说的话和我们无关啊,我们俩啥也没说。”

“对对对,这都是他们三个闹的,我们俩没闹啊,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五个新知青直接马上分成了两组,特别是一直没吭声的那两个知青,那真的是觉得自己差点冤枉死了。

明明不是他们的事,怎么总带上他们?!

“你,你们怎么能这样?!”

“是,可你们也不阻止我们,也没有说话啊?!”

“你们俩就省省吧,现在大家都当你们和我们一伙的,我们不好你们也别想好。”

“我呸,我现在总算知道什么是倒打一耙,你们这是要害人啊。”

“我也看出来他们的不怀好意了,明明大队长怕我们知青挣不够工分吃不上饭,所以好心好意的告诉我们可以用钱票和生产队换便宜点的粮食,结果到了你们三个的嘴里就是肖想你们的钱票了,你们还真的是说得出来。”

“你们说什么?!我们说这些的话时候,你们不也没吭声吗?!不吭声不就说明你们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吗?!”

“没错,现在事情严重了,才跳出来指责我们了。反正我们不好过,你们也别想好过。”

“走,去公社找上边评评理。”

“去就去,谁怕谁啊?!”

五个新知青吵成了一团,彻底的决裂了,刚才还不愿意去公社的,这会儿主动要求去公社了。

周老支书和周淮南一声不吭的看着这五个人吵架,听到他们终于主动说要去公社了,不用他们专门拉着他们去了。

于是,周淮南带着他老叔骑上今年周爱党刚买的新自行车,风风火火就直奔公社。

他除了陪老叔去公社解决这事外,主要也是给家里采购些东西。

比如国营饭店的肉包子和红烧肉,新华书店的笔墨纸作业本,小人书,新书什么的。再去供销社买些红糖,饼干和点心,糖,以及生活用品。

反正,周淮南都想好了,在他回队伍之前,先把家里吃的用的穿的都准备清楚,不然他可不放心离开。

董明,陈小伟,白丽丽,李云,关明明五个知青分成了两波人,一前一后,一路上骂骂咧咧的往公社走去。

而,由史爱党和李远志两个老知青带路,他们俩也是一路无语的一边走路一边听着这两波人对骂。

心累。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刚下乡不好好的表现,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好赖不分?!

好不容易,一行人终于抵达了公社,史爱党和李远志领着他们直接去找分配知青的部门。

周老支书已经在公社里等着了,不过他并没有一来就开始告状,而是一直坐着等人来。

所以,公社里都不知道周老支书来这是干嘛来了,等到这些知青一到,整个公社单位里上班的人都心中有数了。

不用说,不用问,一定是新来的知青又闹幺蛾子了。

下乡知青们的那点事,公社里的人那真的是都太熟了,他们经常接到知青们投诉生产队干部,就是大多数的生产队都和知青们的关系,好点的就是一般般,大多数都是关系不怎么样的。

但是,周家庄生产队却是从来没有这样的问题的,每个知青去了周家庄生产队之后,只有说好的就没有说不好了。

在这十里八乡的生产队里头,周家庄生产队是其他生产队知青最想去的生产队,也是最羡慕在周家庄生产队当知青的。

这不,等周老支书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的经过,没有任何隐瞒,没有任何添油加醋,也没有任何偏倚的说出来后。

所有的公社干部们看着这五个新知青的眼神就不对了,所有人都有种脑子是不是坏掉了?!这几个人是不是有问题?!

别说这么多人看他们那种无语的目光和神色了,就是董明,陈小伟,白丽丽,李云,关明明自己都觉得他们真的是不仅冤枉了人家,还得罪了一个生产队?!

“同志们,这五个知青,我们是要不起了。我们体谅他们,他们却诬陷我们,好心好意被当成狼心狗肺,双方是没有任何信任,也没办法继续相处下去的。不如,给我们重新换其他知青吧。”

周老支书也知道不可能不来知青,那还不如换些听话的呢,他们生产队多的是知青想来愿意来,不差这几个冤种。

可是,没等公社的同志们考虑或者劝说呢,董明,陈小伟,白丽丽,李云,关明明就怕死了,一个劲的认错,一个劲的道歉,又是要写保证书,又是愿意检讨,低声下气,态度好得不要不要的。

他们真怕了。

他们不想换生产队。

公社的同志们见到这样的情况,也不好为难这些新来知青,再说了人家都认错了,态度也是特别的好,总不好不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吧?!

左右为难。

好在,周老支书在和周淮南来公社的路上就商量好了主意,知青肯定是不能退的,肯定也不好换掉,毕竟这样刚来就刺头的知青,没有一个生产队愿意要,也没人欢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