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脑补中的三路钳形攻势(2 / 2)

加入书签

刘备的主力在河套,在交州,袁绍的主力在并州幽州以北、跟胡人博弈,一旦中枢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刘备袁绍都没有能力第一时间腾出手来救驾。

“是啊,都是为了大汉。”刘备略微言不由衷地承认了荀攸明面上的说法,算是让大家安心:我这人不怕被下属揣测准关于某些问题的态度。

想当皇帝,其实没什么,如今这是完全可以说的。当年光武帝刘秀不也不怕被吴汉他们知道他有称帝的野心么?

但不能说的,只是对当今天子的态度。当今天子可是传承有序的,虽然失德,毕竟不是更始帝刘玄那种存在。

有些悲剧只能默许,不能明示。只有到了为先帝报仇的时候,才能明示。

李素听了这话,决定也少蹚一些临门一脚的浑水,他并不需要某些功劳,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了。既然刘备跟荀攸已经聊好,李素趁机给自己找了个差事:

“大王,我记得,我年初的时候,曾经向您告假,说冬天的时候,想去南方温暖之地,顺便带阿亮一起,督导一下子敬那边的工作。

我这两年身体也不太好,在长安和西凉住久了,不习苦寒。所以这个请求,我仍然希望大王兑现。我不会在交州久住的,把支持子敬变法、改革海运的事儿稍稍料理一下,明年二月前就会回到荆州长沙。

大王如今的地盘,毕竟被中间的袁术、刘表阻隔分割,万一北方中原有什么变故,南边的荆南、益州、交州等地的资源也不易快速调度,为大王的勤王戡乱大业所用。有我为大王暂时独当南方,等腹心枢纽打通之后,我自当再交还都督一方之职权。”

刘备听了,很快就知道,李素这哪里是要兑现他的后半段年假,这是已经在为“一旦袁术有异常举动,就要让刘备阵营的势力从南北两个方向上夹击袁术”做准备了。

当然了,刘备军在南方的地盘,最北面的交通枢纽也不过是长沙郡的巴丘,要在突发情况下夹击袁术,其实还要通过刘表的地盘。

但真到了那一天,刘备完全可以搂草打兔子,逼着刘表表态——袁术现在有大逆不道的问题,我们要过境勤王,你让不让路?刘表不让,或直接通过、或削弱之、或假道伐虢。

以刘表的坐守态度,历史上的刘表也没敢跟其他诸侯有多大规模的赌命全押决战,还是有可能屈服的——当然了,这种屈服,未必是直接成为刘备的直属下属,而是被压制成现在曹操在袁绍手下的样子,成为一个半独立的附庸。

刘备觉得这个思路是可以接受的,不过他对军事角度的可行性还有一丁点怀疑,就问道:“从荆南斡腹袁术,是不是远了点?”

李素:“从荆南调兵越过刘表的地界,打击南阳、颍川、汝南等地,确实是远了一些。不过远征之举,关键不是军队要走多远,而是粮道要走多远。

荆南兵北上南郡、襄阳时,就算刘表闭门不出、两不相帮,我们也完全可以绕城而过,只要携带能走到襄阳的粮食之后,后续的我军军需,完全可以指望汉中的吴毅顺流而下运输,上庸之地屯田围淤多年,也攒下不少粮草,正为此战之用。

而且,从南面进攻南阳,不像从长安走武关道那样,要连破六百里山谷险峻、穿越秦岭余脉,也不用突破如今在袁术手中的峣关、武关……这些关卡,虽然不如潼关、函谷关险峻,一样是有可能几个月都拿不下来的。”

提到这几座关卡的时候,李素特别用了强调的语气。

刘备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要是袁术胡作非为的时候,直接就把雄关攻破了,那不就救驾成功了嘛……

要是皇帝还活着的时候,你怎么攻袁术的关都攻不破、陛下有个三长两短后你却突然攻破了,这也不好向天下人解释啊。虽然客观军事情况也许就是如此。

要是为了避嫌,在陛下已经三长两短后,依然久久攻不破这些雄关,那嫌倒是避了,但动手更快的袁绍曹操说不定已经把袁术的其他地盘攻得七零八落吃到嘴了。

还是分出一路从南往北打配合比较好,这样在平叛彻底成功之前,已经一路上拿下不少郡了。

刘备终于拍板:“孤如今统辖之地,确实太分散了,中间被袁术与景升兄阻隔,难以统一调度。伯雅此番南去,剑阁以南,都暂时归你节制。遇到突发情况,也不必使者往还请示了,什么时候攻破南阳,打通武关,再请示不迟。”

这个临时任命,可能短的话也就几个月,长的话应该也不会超过一年。刘备下次再跟李素相见的时候,应该已经是南阳这个交通枢纽被打通之后了。

已经在南方的赵云、鲁肃、甘宁、周泰、魏延、李严等将领,等到出现突发情况的时候,自然是全部归李素临时指挥了。成都平原到巴郡江州的物资,也可以通过长江水路调度使用。

要临时管那么多事儿,给个假节钺肯定是必须的。官职可以暂时不动,再加个都督荆交滇州诸军事的临时差事就好。

在凉州平定地方的关羽,也该换个地方,到河东老家,把张飞替下来了,到时候可以直接督领长安与河东一线的刘备军头号主力部队。

至于张飞,刘备决定把他调去汉中,掌握整个益州北部的资源。剑门关以北、秦岭以南,都归张飞调度,这样张飞可以顺着汉水把汉中、上庸兵派去襄阳、南阳,一路顺流而下。

关羽主攻黄河流域,张飞主攻汉水流域,李素赵云主攻长江流域北上。

这样的战争机器动员调度效率,应该是最高的了,也能在第一时间就捞足够的好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