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你们是干嘛的(2 / 2)

加入书签

谭涵川答道:“别的故事不好说,但那个金豆子的故事,出现年代绝不会太早,因为玉米最早传入中国大约在明代,在这一地区种植差不多已经是明末,引进优良品种大面积种植,那已经是清代到民国年间的事。

明末气候曾进入一次小冰河期,华北一带有过大范围的饥荒,主要是主粮欠收。所谓’打开金山院,能富九州十八县’纯粹是扯淡,也是一厢情愿,九州何止十八县?为了押韵,过去的人也是什么顺口溜都敢瞎编,就跟现在的人写歌词一样。

哪怕真的找到了一座金山,也解决不了当时的饥荒问题,黃金只是一般等价物,拣来的黄金并不天然带来劳动产品。所以传说是一种暗语,所谓金豆子指的应该就是玉米,那时候刚刚出现的一种新的主粮作物。

玉米的产量高,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都可以耕种,在华北一带还可以在春小麦收割之后轮种、能多收一季粮食。更重要的是玉米不怎么挑地,在房间屋后的空地上都可以种上几排,而且玉米芯和秸秆还可以当饲料。

在那个年代、那种情况下,新出现的这种粮食作物,不管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饥荒问题,也是给人们带来了某种希望。所以传说中的金豆子,其实就象征了玉米粒,包含了人们的一种期待。而新粮食作物的引进,也是清朝中叶人口爆发增长的原因之一。”

朱山闲又笑道:“哥伦布发现新大路,他是去找黄金的,结果最有价值的发现却是玉米,然后传遍了世界。玉米在我们那边的乡下叫六谷,也就是说传统的五谷之外又多了一谷,可见其重要性。”

尚妮接话道:“在东北叫苞米,也叫棒子,就是说人傻的意思。我们宿舍的东北同学笑人笨的时候就经常说——你这个苞米。”

谭涵川:“东北俚语中这种话很多,棒子、狍子、彪子……差不多都是这个意思。”

尚妮赞道:“谭师兄不愧是学者,一提到研究考证就来了兴致。我最爱听谭师兄说这些了,真是长学问啊!”

谭涵川谦虚道:“若说学问,我可不敢跟庄先生比。”

尚妮:“咦,庄先生哪去了?不是说好了在这里汇合吗,怎么连他的影子都看不见,是不是还在睡懒觉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