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城府(1 / 1)
司马懿的城府
“师父啊!那日西凉乱兵来犯之前,周某便暗暗算了一卦,是一‘师’卦。”明道堂上,周宣对管宁眉飞色舞地讲道,“当时,周某还以为咱们是一群书生,碰到这种交兵打仗的事,会有些不吉利呢,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
“如今回想起来,还是周某没把‘师’卦的卦辞研究透啊——那辞上明明说了:‘贞,丈人吉,无咎。’董仲舒曾经注解过:‘丈人者,长老之称也。用师之道,利于得正,而任老成笃实之人,乃得吉而无咎。’师父,您真有先见之明与用人之慧啊!指定仲达为我们的首领去对付韩健、胡猛他们,于是一举获胜、逢凶化吉,仲达临机应变之际的那一份镇静沉着、稳重老成,咱们可都是远远不及啊!当时,在赵甲、孙平那两个混蛋抓住方师弟要挟咱们的关头,周某的心都怦怦乱跳了,不知该当如何是好!亏他仲达师弟还能那么从容镇定、机变不乱,终于化险为夷!”
管宁听罢,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目光深深地投向了司马懿,伸手一抚胸前长髯,轻轻点了点头。
司马懿从来不习惯被别人当众夸赞,立刻红了脸颊,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侧眼瞥了一下坐在旁边一直听得似乎不太自在的桓范,急忙向管宁恭声答道:“周宣兄过誉了!懿当时心中也和大家一样暗自惊慌,只不过能咬牙强忍一时,没让韩将军他们瞧出破绽罢了。这一次能够在西凉乱兵锋刃之下化险为夷,全是托了师尊的洪福和同学们的鼎力相助——懿何能之有?”
“仲达这话又有些假了!”桓范一听,便禁不住开口说道,“你何必过谦?据桓某看来,在灵龙谷桥头你那两招‘无中生有’、‘瞒天过海’之计确是用得绝妙!此乃你平素好学深思、择善固执之功——桓某与诸位同学心服口服,你又何必如此自谦!不过,你也别沾沾自喜——倘若桓某那日与你易地而处,所施所为亦未必逊色于你!”
听了桓范这话,司马懿也不多辩,只是莞尔一笑。
“仲达,你为何会有那般自信能使出这两式‘无中生有’、‘瞒天过海’之计的?”管宁看着司马懿,忽然缓缓问道。
“弟子所施所为,哪里算得上什么奇谋妙计呐?”司马懿仍是十分谦逊地答道,“韩将军他们此番也仅是求粮果腹而已,本就没有太大的战心。所以,弟子方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有惊无险地化解了这一场危厄。说起来,不得不承认的是弟子总算有几分运气,碰上了韩将军这样比较明事理的人……”
“唔……那么,依仲达所言,倘若这群西凉乱兵的头领不是明事理的韩健而是胡猛那样的莽夫,你又如何应对?”管宁目光一亮,缓缓问了一句。
“师父……倘若西凉乱兵的头领是胡猛那样的莽夫,弟子自然会随机应变了——兵法有云:‘唯明智者能审量彼我,乃预有所权衡忖度。’”司马懿沉思片刻,慢慢答道,“在那日着手准备之前,弟子反复盘问过赵甲、孙平那两个兵卒了……应该说,对韩健及那群西凉乱兵的情况还是相当了解的,就算是他们以胡猛为头领,弟子亦可因人而异,设出适当的济险之策来。”
“呵呵呵……果然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难怪仲达既能用智使他们惧而退之,又能用仁对他们抚而安之。如此施为,实在令人叹服。”管宁轻轻抚着颔下银髯,转向堂上诸位弟子,侃侃而言,“若是换了普通谋士,必是顾首而不顾尾,采用一时之巧诈虚张声势将韩健他们吓走便是了;但仲达却深知一时之巧诈终不能换来长久之安宁——韩健他们迟早会探清咱们紫渊学苑的虚实,必会怀恨在心又杀回来,那时,我们又该如何善后?只怕咱们灵龙谷终是免不了一场血战之灾!
“所以,仲达一片苦心,主动出招,为他们指引出路,将他们从流寇转化为曹将军手下的部卒,把这一场危机彻底消除,实乃善莫大焉!唉!谋略之要,在于以德服人、济困拯溺于无形,而并非以智赚人、以诈惑人……仲达可谓深得谋略之术的本源真谛了!”
司马懿急忙伏倒在自己的席位上,恭然而道:“在座的各位师兄弟们个个都深明德行、谋略的本源真谛。桓范师兄刚才说得没错,那日若是换了他,必定比懿处置得更高明一些。他射出的那一支临空示警之箭,在时机和分寸上都拿捏得十分精准巧妙,正是凭着这一支神来之箭,懿方有了底气从容地与西凉乱兵周旋,否则,缺了桓范师兄和诸位同学在懿身后的巧妙配合,懿在前方岂能从容自若地做到‘以德服人’、‘济难于无形’?师父和周宣兄对懿实在是过誉了。”
听了司马懿这话,桓范一直有些悻悻然的表情这才开始松动了。他深深地盯了司马懿一眼,欲言又止,心底暗想:这司马懿果然是城府深密难测——令人窥探不出他言行之际究竟带着几分真情,又有几分假意!庸人鄙夫偶获小得小成便会虚骄浮诞,会忘了自己的轻重和别人的分量,飘飘然浮在半空下不来,而听司马懿刚才所言,却赫然与众不同,竟能摒弃少年狂生常有的虚骄之气,辞恭自谦,而又讲得如此中正堂皇!倘若他这些话是出于真心,那他必是至诚至正的一代高贤;倘若他是出于假意,则他必是至阴至伪之一代奸枭!一念至此,桓范心头一凛,久久地看着司马懿的眼神,觉得那双眸仿佛至清至浅却又至深至沉,即便自己一向目光犀利,却也终是看它不透!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