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节(2 / 2)

加入书签

里正家杀了一只鸡招待贵客,没多久,里正就从小厨房就端来了一小碗炸年糕,炸的微黄的年糕上面洒了一层厚厚的白糖,算是村里最隆重的招待方法了。

县令吃了小块:“看来刘里正过的的确不错,我就放心了。”

“这一切都是圣人和皇后娘娘,以及公主殿下的功劳。”刘里正指了指白糖,唏嘘道:“要不这白糖哪轮到我们这些小民吃,连买都买不起。”

“我听说那些海外来的番邦子要买白糖,比我们要贵多了,越到远的地方啊,越贵,这些白糖我们大周子民买,每斤四十五文,所以现在村里若有想吃的,紧紧裤腰带,也能尝一下,这放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现在白糖和盐一样,都由官署定价。”县令大人道:“不过这白糖价格的确是公主殿下给你们定下的,所以您老感谢公主殿下是应该的。”

“公主殿下的封地就在广陵,您啊,有空可以去广陵看看,那里才叫热闹繁华,那些番邦商人络绎不绝,一眼望去全是杂毛。”县令大人粗鲁了一下,咳嗽了一声:“那些商人,是海外国家来到我们大周做生意的,他们买的白糖贵,银钱自然是我们大周赚了,还有我们的茶叶瓷器丝绸,外面的小国趋之若鹜。”

“仅仅一个广陵,就有万邦来朝的景象,到了长安就更了不得了。”说到最后,县令大人言语中满是骄傲,还没喝就飘飘然了。

“是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刘老头豁着嘴巴笑。

“我今儿来找您老呢,是上头又出了一个新东西,叫白叠子,是在珠崖郡发现的,那地方老远了,说了您也不知道。”县令道:“这个白叠子是当今的吏部尚书廉大人献给皇后娘娘的,本来是用作奇花观赏,后来啊,皇后娘娘发现白叠子可以保暖。”

“比羊毛狗皮还暖!”县令大人信誓旦旦:“在冬天也不会冷!”

刘老头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道:“花朵能保暖?”

“千真万确!”县令大人肯定道:“皇后娘娘已经将它改名叫棉花了。”

“棉花最适合在四五月份种,九月份左右成熟,刚好我手里有一批棉花种子,您老要是想种,我可以分你们村里一点。”县令道:“天冷时,你们靠那棉花不管是自己用来做衣保暖还是卖给他人换取银钱都是好的。”

“如今,就看你要不要了?”

刘老头想想去年的占城稻,又想起了圣上和皇后娘娘,最后豁出去一般,道:“我要了那棉花,县令大人放心,伺候庄稼我一向是好手,必定让那棉花开的大大的!”

他算是把信任都放在圣上和皇后娘娘身上了,至于一朵花为什么会保暖,刘老头想破天也想不明白,可是他相信圣上和皇后娘娘。

“好!”县令大人喝了一口农家浊酒,最后,他打着酒嗝离开了里正家。

田埂上,县令望了望天,又看了看地。

“春风绕神州,迎来千倾绿”

“人间谷满仓,神仙也不当。”

说完这首打油诗,县令摇头晃脑的哈哈离去。

第352章

天武七年冬末, 大雪簌簌而下。

洛阳银装素裹,街上却人流如织,特别是胡人坊, 码头上已经停满了船只,哪怕临近过年了, 这些船只仍然没有减少, 余大郎不得不向洛阳令申请多派些人手来维持秩序。

洛阳卫来的很快, 在一众胡人商贩中极为醒目, 他们披甲带刀, 铁面无私,对于触犯大周海事条律的严惩不贷,因此别说是那些腰缠万贯的胡商,就连一些小国的贵人见了他们也有些发怵, 所以更多时候只是一种威慑。

到年关了, 余大郎不想因那些商家争抢货物而出什么乱子。

天蒙蒙亮, 余大郎望着码头上那些来自异邦的大型船只, 那些船只上装载着他们大周的货物。

不管是细腻釉白的还是多彩斑斓的瓷器,在海外都是显赫贵族才有的,用以装饰自家门面,或以传家,还有被称为一金一两的名贵茶叶,泛着如霞光彩的云锦丝绸, 比雪更白, 比蜜更甜的高价白糖, 轻若无物却温暖如春的棉花, 以及一本本被无数小国追捧的大周书籍, 还有大周产的各种扇子, 文房四宝,甚至是女儿家用的胭脂水粉,只要是产自大周的东西,或是有哪样东西沾上大周名号,在外身价都会翻上一翻,许多人趋之若鹜。

每年,都会有无数的人不惜冒着巨大的危险,满载着他们国家的黄金珠宝,香料药材,奴人异植,远渡重洋,大量的涌入进来,他们带着某种狂热的朝圣情绪,万里迢迢的踏上大周的土地,不愿离去。

余大郎不止一次看过那些操着怪异口音的海外小国的人拿着大周的启蒙书籍,如获至宝般和同行的人互相提问回答,学习大周官话,若有哪个番邦人有一口流利的大周官方话,那这个番邦人不管在哪条船队上都能获得最好的待遇。

还有一类人,比如哪个小国的贵族或是王子也能说得一口的大周话,余大郎去年就见过一个,此人是某个海外国的小王子,来大周朝贡后再不愿离去,于是就留在了长安专门为他们这些人建造的同文学院,他对于书上记载的洛阳牡丹很向往,于是,上奏天听,被恩准后,约着十几个留学生一起到了洛阳,专门来欣赏洛阳牡丹,今年好像还当了官。

余大郎和他们交谈时,发现他们的口音比他还纯正,而且纯正的过了头,一字一词都刻刻板板的说出来,似照科宣书般,反而让他们的大周官话听着没有本地的舒服。

但余大郎对这些人还是好生招待了一番,他现在掌管洛阳商贸的负责人,也算是…出人头地了吧,想到这,余大郎有些恍惚。

身后的小官不敢打扰余大人,默默的站在他身后。

余大郎回过神,每日巡查完毕后,他就带着下面的人回去了,一路上,随处可见那些番邦异人穿着大周的衣服,抖搂大袖,有和他交情不错的就像模像样的和他作揖行礼,和大周文人似的,余大郎也笑着和他们拱了拱手,听着他们提前说的新年贺词,互相聊几句。

临近年关,讨个好兆头。

遇到名叫贾巴尔的番邦胡商时,余大郎笑容大了些,贾巴尔和在岭南的公羊彦认识,现在公羊先生是岭南那边的第二掌权人,也是公主那的红人,贾巴尔在岭南广夷州的市舶司有很多船,每年从岭南官府那买的糖就是巨额银钱,然后借着大船远售海外,待到了海外,转手卖给贵族王室,又是一大笔天文数字,当然,贾巴尔也赚得富的流油,十指头上都是宝石,足以亮的闪瞎人眼。

互相寒暄,等走出胡人坊,日头升高。

街边上的小贩叫卖声不绝,热腾腾的胡饼,肉包,油端子,外番迥异的人种和文化差异也给洛阳带来了许多改变,其中就有吃食的变化,其中来自波斯的花饭很受洛阳人的喜爱,饭里夹杂着花瓣,杏仁,蜜枣,葡萄干,香料,刚出锅时,香气四溢,有种独特的风味。

余大郎却觉得太甜了,他在一个羊肉汤饼摊前坐下,要了一碗羊肉汤饼,这家的羊肉汤十分正宗,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余大郎已经是老客人了。

店主人对着余大人的汤碗里照例多添了些羊肉片,弄的满满的送给他,随后很快将做好的羊肉汤饼一骨碌倒进瓦罐里,盖好盖子,递给等待的唤食郎子,这类唤食郎子就会将瓦罐送到想吃他家羊肉汤饼的人家里。

类似这样的唤食郎子在如今的洛阳日渐增多,洛阳是个大城,人数众多,有些惫懒的人家直接让这些唤食郎子把做好的食物送到他们家中,每次付个跑腿费,唤食郎子也乐意跑,不过想成为唤食郎子也不容易,必须是家里清白,知根知底的,一般人也不是随便做的,还得接受规矩才行。

店主人擦了擦头上的汗,觉得一些热了,敞开了暖和和的棉衣,笑容怎么也止不住,他们的这位余大人是个好官啊。

“余大人下次再来啊。”

余大郎笑着走了。

等余大人走后,他利索的收好钱,想着洛阳夜市的时候,他要不要雇一个小工在店里帮忙。

余大郎回到府衙处理完公务后,便回家了,他如今也算是身兼要职了,家里有个大宅子,足以供小银子和小金子读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