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6章 公务出行(1 / 2)

加入书签

可刘尚也明白,如今两广的形势,已经不是杀掉或更换一批地方官就更改变的了。海汉在两广沿海地区渗透极深,而地方官府与其又有千丝万缕的利益瓜葛,想快刀斩乱麻解除双方的往来已不太可能。看看这份资料就知道,其中有很多信息应该都是在地方官府默许的情况下才能顺利搜集,要说官府中人毫不知情,那肯定是说不过去的。

就算是朝廷现在颁下一道禁海令,大概也无法阻止两广地方官员与海汉联手谋利了。毕竟这岭南山高皇帝远,京城发布的政令到这边还能执行几分,完全是看地方官员的操作,而两广官府已经连整个琼州都丢出去了,哪还有再跟海汉对着干的可能。靠朝廷政令来阻止海汉在两广地区的扩张行为,可行性大概也只存在于理论上了。刘尚心知仅凭自己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改变局势,只能叹了一口气,继续翻阅资料后面的内容。

之后的内容就基本全是海汉官方对海贸经营者的一些指导性意见,比如哪些商品在大明的销路最佳,价格几何,何处需求量最大等等,这些信息对于经营者们来说,其价值无异于真金白银了。

刘尚浏览了一遍之后,对于海汉官府的手段也算是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说之前对海汉的印象都是来自于表面,那么这份由海汉官方制作的资料就很发人深省了,这个国家能够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可绝不是凭借时运就能办到的,那些来自大洋彼岸的海汉人为国家发展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并且事无巨细地经营着这个国家,这种用心程度才是海汉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

但为什么这么一群海商出身的统治者能够做到的事情,堂堂大明却难以实现?刘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还是因为眼界见识的限制,难以推想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当然了,就算他隐隐已经想到了两国政体的差异,也绝不会再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往下细想,毕竟这问题再深究下去,那就是对皇权的大不敬了。

于小宝要求他尽快消化这本资料,甚至最好是能把内容背下来,这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里面的内容涉及了大量地名和数据,要记下这些信息着实费脑。于小宝提出这样的要求或许是一种考验,但刘尚却不敢大意,好在他记性极佳,一边看一边就在心中默记,翻看两遍之后,已经记住了大半内容。同舱的旁人与他搭话,他也只是随口应付两句,将精神都放在了这份资料上。

等刘尚自觉已经记得差不多时候,发现舷窗外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肚子也开始有些饿了。他一问旁人才知道,船已经到了崖城县境内,正在驶入宁远河河口,今天很可能在这里歇息一晚。

过去大明崖州的治所所在地崖城,如今早已不再是崖州的政治经济中心了。事实上除了三亚和琼北的海口城出于政治需要,还保留有少量大明官方机构的编制,海南岛上其他地方的大明地方官府都已经撤制,改为了海汉统治后的新行政区划。

在新的区划中取消了原来的州治,县治基本都得到了保留,只是将县衙统统改为了海汉特色的管委会制度,在琼中山区和琼西海岸增设了多个县级单位,而市级行政单位则只设置了首都三亚、琼北的海口市和儋州市三处地方。

崖城县是这一波改制中为数不多“降格”的行政区,原本这里是崖州中心,如今却只是县级单位了。这当然跟三亚的迅速崛起有极大的关系,两地相隔不到百里,崖城自然没有资格跟海汉国的都城平起平坐,所以也只能委屈地降为县了。

不过同样是因为距离三亚不远,崖城县在三亚大开发的过程中也受益颇多,加之这里的历史积淀本来就不差,所以拿崖城县在海南岛诸县中进行排位比较,各方面的建设水平几乎都是位列前茅。如今琼州岛南部的农业开发比较发达的地区,除了三亚的两河沿岸之外,就当数崖城县的宁远河沿岸了。光是外来投资在这里开发的各类经济作物种植园,总面积就已经超过万亩,而由此所带动本地的农林深加工产业,也是让崖城县的整体经济水平大为提升,若是与大明统治时期相比,那真的算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刘尚听同行其他人介绍,所乘这艘船正在停靠的港口便是过去崖城水寨的所在地。不过他从舷窗望出去,却根本没见有半点军营的气象留存下来,就连当初水寨的寨门连同上面悬挂的匾额也都早就被拆除掉了。如今这里是一处货运为主的港口,往来与此的客船将本地的农林产品及深加工之后的高级商品运往外地,其中一部分用于出口的商品将被运往临近的三亚,进行最后的精细包装,这样它们外销的价值将至少能上涨一到两倍。

“三亚特酿的主要原材料产地就在这里。”同行的一位农业部官员告诉了刘尚一个令他惊讶的消息。

“所以三亚特酿并非产自三亚,而是崖城?”刘尚有些不解地问道:“那为何当初没起名叫崖城特酿?”

那名官员解释道:“你没听明白,我说的是原材料产地。三亚特酿的一部分低端产品的确是在这里生产,不过能卖得起价钱的高级货还是在三亚那边制作。”

崖城县的甘蔗种植面积达数千亩,几乎占到了琼南地区甘蔗产量一半左右,而这些甘蔗除了用来制糖之外,另一个最大的功用就是以甘蔗糖蜜为原料生产的三亚特酿了。不过因为海汉的玻璃生产车间几乎都是集中在三亚那边,所以高档酒的灌装和包装也都是在三亚完成,而这边所产的酒相对低端一些,基本都是使用陶坛储运。

刘尚初来乍到,对于这些产业分工并不了解,听了专业人士的解释之后才恍然大悟。三亚特酿他自然是早就知道,来海汉之前就已经品尝过其独特风味,可以说与粮食酒各有千秋,但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但海汉的商业包装能力确实了得,各式各样精美的玻璃瓶礼盒装,从高到低多个价位的产品覆盖,加上许多收受了好处的文人卖力鼓吹,餐饮行业为求返利不遗余力的推销,使得这种酒成为了社会中上层的一种流行风尚,近几年在大明东南沿海地区的销量颇为不错,每年都能为海汉带去可观的利润。

这样一种带着明显海汉标签的产物能够在市场上风靡一时,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海汉强大的商业运作能力,能将品质并不算特别出众的产品,包装成民众竞相消费的香馍馍,对于海汉的这个本事,刘尚内心还是很服气的。刘尚来三亚之前也曾接触过不少海汉商品,总体的感觉就是海汉总是能将一两银子的货设法卖出两倍三倍甚至更高的价钱,而且还能让买家趋之若鹜,心甘情愿地掏钱买下。从商业运作和销售技巧方面来说,海汉真是远胜大明的商界同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