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5章(1 / 2)

加入书签

成本问题无疑是制约北美殖民区从国内招募移民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当地的产出仍很有限的情况下,高昂的移民成本将会给殖民地当局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按照王安国的说法,北美殖民区希望今后能将移民的招募和运输常态化,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几年才组织一次。但这样做是否能够有效降低移民的运作成本,陶弘方等人却并不看好。

从东亚大陆前往北美殖民区的跨洋航线长达万里,以目前的移民规模,如果要为此组织专门的移民船队,显然无法充分利用运力,运输成本只会比现在更高。除非两地间的贸易量能够迅速提升,保证每一艘通航于两地间的商船都能获取丰厚收益,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船只投入到跨洋航线,从而解决目前运输成本高昂的问题。

不过他们也并未就此向王安国提出建议,因为那样做不免有会班门弄斧之嫌。在大洋对面坐镇指挥的可是曾经的帝国海军司令,海上这些事情还有谁能比他更懂?自己能想到的这些问题,王汤姆肯定也早就考虑到了,多半制定有相应的发展计划,或许再过得几年,情况就会大不同了。

便听王安国主动介绍道:“除了这些招募的移民之外,这次还有很多先遣舰队的家属会随舰队一同出发,数量大概也在千人上下。这次回来在舟山造船厂临时改造了几条重载帆船,把货舱改成了客舱,不然没法带走这么多人。”

这话让朱子安想到了从杭州来舟山期间的经历,昏暗而拥挤的休息舱,充斥着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和各种奇奇怪怪的味道,在海上漂泊的几个月都得住在这种环境里,很难想像那是何等的难受。如此说来,也难怪王安国招募到的移民数量不多了。

但他转念一想,又不禁担心起自己,这次出使朝日两国,日程至少也得一两个月,行动期间所居住的环境,说不定也跟来舟山时差不多,届时可有得苦头吃了。

陶弘方等人此时却是在感慨这份壮举的不易。他们自小便由长辈的言传身教,知道本国的发展过程都是通过不断的扩展殖民来实现,但由于常年居于三亚,只知帝国强大,却从未切身体会过这个过程的不易。而此时亲眼见证王安国组织移民前往万里之外的殖民地,才真正感受到了这个对外扩张过程的艰辛。

王安国道:“各位可能会想到,既然那北美之地有原住民存在,为何我们不将精力放在收服原住民上,而是不惜成本地从国内招募移民。其实原因十分简单,因为当地原住民桀骜不驯,而且好战的部落很多,能与之和平相处就已是不易,想其收服实在太困难。”

有关北美殖民地当地的状况,陶弘方等人也少有听闻,此时听王安国主动提及,也都打起精神听他讲解。

北美当地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虽然外表与东北亚人种有相似之处,但语言文化却并不相通。在海汉之前抵达当地的西方殖民者,与印第安人相处并不愉快,武装冲突时有发生。

不过王汤姆显然更清楚如何与印第安人打交道,他主导建立了与各个当地部落互市的制度,通过贸易来笼络印第安人,同时尽力保持殖民区与印第安部落的地盘之间有一定的安全距离。这样一番操作下来,虽然不能完全避免冲突,但确实比西方同行更好地维持了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

在此过程中当然也会有一些印第安人投效,但想要将当地部落整体收服为归化民,仍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而当地的西方同行也不会坐视海汉的后来居上,会有意无意地制造一些矛盾冲突,设法破坏海汉与当地部落之间的关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