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夫妻科举养家日常 第111节(1 / 2)
至少要先让他们安稳过个冬。
姜月想起了一个人,国公夫人闻氏。
闻氏自从找回了裴秋生以后, 便觉得这是她行善积德积攒下的福气,让她得到了老天爷的眷顾,实现了心中所愿。
因此自那以后,她非但没有停止对贫苦百姓的帮助,甚至还在城北也设了个慈善堂, 每日着人施粥。
不过镇国公却并不这样想, 他认为家底也不是无穷无尽的,如今孩子都已经回来了, 不能再这样无限制的花钱出去。
而且,城南城北都设了一个, 日日施粥,长安城的百官和百姓都看着在,他那些个同僚们偶尔路过那儿时,心情都不大好。
为官的,都不想见那么多贫民聚集在一起,显得好像他们的治理不行似的。万一哪天陛下听见了什么风声或者微服私访遇见了,指不定要有多麻烦。
先前闻氏是为了找孩子,那大家也可以理解。如今孩子都找到了,着实不应该继续下去,因而已经有官员同镇国公献言了。
因而,闻氏在城北的慈善堂开了没多久,便被镇国公强制关门歇业了,只剩城南的那个还照常开着。
姜月想着,这慈善堂闻氏开起来都尚且艰难,自个儿再开一个,怕是行不通,少不得要遇见人阻挠的。
而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施粥只能解决当日之困,确实不能作为长久之计。
于是,姜月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一个还算靠谱的法子。
百宝阁位于集市中心,铺子背后除了个不大不小的院子和能住人的屋子,再没有多余的地方,不像姜家杂货铺院子后面还有一大块空地作为后院。
姜家搬来百宝阁以后,那边就只留着一些泥塑乐园的东西,刚开始姜月还派小姜们轮流去照应一下,后来嫌麻烦,已经交给了李掌柜全权打理,收入也直接给了他。
不过泥塑乐园占用的地方不过是院子后面的那一片后院,而姜家杂货铺由于姜月之前并没有想好要怎么处置,因此整个儿的是空的。
姜月准备在百宝阁外面贴个告示,宣布如今在马路上流浪的乞讨者,都可以来姜家杂货铺干些杂活,类似于洗石头和裁布裁纸之类的,洗二十枚石头可得一文钱,裁块布得一文钱,裁十张纸一文钱之类。
干满五天还愿意留下来接着干的,便可以租一件冬衣穿,一个月起租,一个月三十文银子。
她怕给得高了,会有原本没那么缺钱的普通百姓也来抢着做,反而让那些真正需要的穷人进不来。
因此,她这工钱给的不多,普通有活计有收入来源的人压根都不会看一眼,但对于那些长期吃不饱穿不暖的人来说,一人一天下来能挣个二三十文左右,若是手脚麻利的,挣个三四十文也不是问题,足够他们吃饱两顿了。
省一省,也能租一床棉被盖。
如此一来,她也不算亏,毕竟这些活计百宝阁的人也要花时间做,不如把这些费时间又简单的活计分出去,可谓一箭双雕。
她最主要的花费,便是准备被子了。时下棉的价钱并不便宜,棉被也是跟着水涨船高。
若她想图省事,直接买做好的被子,最便宜的成衣冬衣也要十两一床,厚一点的便要十五两。
而三十文一个月的价格租给他们,几乎是回收不到什么,以后也很难再卖出去,算是纯做善事了。
但他们所做的杂活能给其他的工匠剩下时间做东西,这多做出来的东西卖出去也是百宝阁实实在在的银子。
这是双赢。
姜氏不觉得姜月这样的念头这是个好主意,想阻止她,“阿月,这样会不会不太好?来我们铺子买东西的可是有许多的达官贵人,若是公开让那些乞丐们帮着做,恐怕贵人们可能就不愿意买了。”
这话说的确实有道理,有些贵人格外讲究的,连东西掉在乞丐们待过的地上都可能不会要了,更何况还是他们用手碰过的。
姜月也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这样做确实可能会影响百宝阁的销量。
但她对此也不是没有准备。
姜月准备效仿现代那些扶贫做法,从百宝阁其中一个铺面中腾出一面墙的位置出来,写上“扶贫行善区”,写明了这部分的东西经过了流浪的乞丐之手。
至于她们买不买,姜月心里其实没什么底。但愿能有些人美心善的女子愿意买,若真是没什么人买,那姜月也只能另想它法了。
反正到了春天回暖以后,万物复苏时她还能做别的打算。
将就将就把这冬天过去了吧。
于是,姜月说干就干,告示一出,她便将跟着她的木匠石匠全部召集到一处,宣布后面的安排。
那些木匠石匠见两月有话要说,便赶紧放下了手中的活计,专心听她讲。
姜月开口道,“今日叫大家来,是想说下调整月银的事。”
众人闻言顿时眼里都是欣喜,他们对于这样的开场白那可是太熟悉了,姜姑娘宣布月银的事向来都只有涨的没有降的。
如今临近年关,过几天就是月底了,姜姑娘估计是体恤他们,又要给他们涨了吧?
不过,这次姜月讲的却同往常不一样。
她道,“大家也知道,如今外边天气冷,也有不少人在挨饿受冻,我准备让外面流浪的那些百姓在我姜家杂货铺那边帮着干些杂活,但他们不熟悉活计,我也不熟悉他们,因此需要一些人去当监工看着他们。”
众人面面相觑,姜姑娘这是什么意思?
要赶他们一部分人去做监工?不做现在的活计了?
当然他们最关心的还不是这个,监工这种不怎么需要出力则不太需要动脑子的活计,给不了现在这么多月银吧?
有人便问了出来,“那姜姑娘,监工具体是做什么?去做监工的人月银给多少?”
姜月已经提前算好了,她道,“做监工的那些人,其实只是换个地方做东西,在这里做什么去了那边还得要做什么,只是有我们自己的人看着我更放心些。月银算法不变,不过为了鼓励大家,也因为做了东西还要辛苦大家送过来,去那边监工的,一个月多三两银子。”
其实乍一听,三两银子相对于他们二十到四十两月银来说并不多。
可姜月没忘记,姜家最初一个月只能挣二两银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