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婚迟早要离 第73节(2 / 2)
楚彤云“哎”了一声,最后还是一口一个“温先生”,询问他的工作,又问了阅川集团的近况,望向女儿的眼神愈发不安,甚至没有责备她故意给温皓白编了假身份糊弄她和庄涛。
如果结婚前就知道这些……
她一定反对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事。
坐在一旁的庄涛更是局促,一会儿嫌热脱掉皮衣,一会儿又嫌冷再穿上,全然没有了先前“作为过来人不给晚辈说点什么就不自在”的心态,更没有再催促女婿早点办婚礼酒席的劲头。
他们的紧张和温皓白的松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庄青裁看在眼中,却不好多说什么。
她能够理解那种心情:当面对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时,他们这些市井出生的普通人,确实很容易产生一种畏惧感。
她经历过。
即便是了解温皓白的为人后,仍在努力克服。
餐厅距离庄家不远。
吃过晚饭,庄涛和楚彤云准备步行回家,庄青裁却说要找地方停车,然后再领温皓白去附近散散步。
楚彤云犹豫着提议:“要不,你们出去住宾馆吧?”
庄青裁挽着她,说笑道:“这就不让我们在家住啦?”
“这不是家里地方小,怕你们住得不习惯嘛。”
“我都在家里住那么多年了,怎么会不习惯?”
楚彤云还想继续劝,目光一直往温皓白身上飘:“但是……”
温皓白截住她的话:“妈,我和青裁上次在家里睡的很好,之前怎样住,今晚就怎样住。”
确实很好。
两人一上一下,聊了大半宿经济话题。
顿了顿,他又郑重允诺:“以后也都是一样的。”
弦外之音所有人都听得分明。
楚彤云笑了笑,没再坚持:“行,那我和老庄回家等你们。”
停在十字路口与父母道别,庄青裁目送着他们的背影远去,如释重负叹了气,重新望向丈夫:“我们也走吧。”
*
正如庄青裁所言,多福巷路窄、老小区又比较多,确实不方便停车。
温皓白不得已将迈巴赫停在学校附近。
庄青裁牵着他,熟络地穿插于逼仄的小巷里:“我就在这里读的初高中……记得每次到了放学的时间点,这条巷子里就挤满了卖小吃的摊位,那时候的我好喜欢吃淀粉肠呀,一块钱能买好大一根!我一路举回家,给晚餐加一个菜,后来淀粉肠涨价了,要两块钱一根,我吃过一块的,就觉得花两块钱去买很不划算,然后再也没有吃过……”
温皓白耐着性子听她碎碎念。
刮过耳畔的风凉嗖嗖的,眉梢却滋生出暖意。
好似这条小巷没有尽头,他们会永远这样手牵着手慢慢走下去,用说故事一样的语调,回望过去,展望未来。
寻了个间隙,他才忍心插话道:“淀粉肠今天没有出摊吗?”
她摇摇头:“周末不出摊的。”
温皓白想了一会儿:“那我们下回趁工作日再来。”
来做什么,不言而喻。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手底下管着千余号员工的集团总裁会说的话。
可转念又想,温皓白不过是一个与自己一般大的男孩,偶尔幼稚,偶尔任性,偶尔展露出几两反骨,似乎也没有问题。
庄青裁翘了下唇角:“我和你说这些,并不是希望你怜悯我,弥补我,我只是希望你能更了解我一点,毕竟……”
她收紧手指,压低了声音:“毕竟,要在一起过一辈子。”
因为妻子的主动允诺,温皓白眸光一深。
谨慎避开脚下蓄了污水的坑洼,他所有所思地接了话:“好啊,那你也得更了解我一点才行。”
“你想让我了解你什么--念书那会儿最爱吃的零食吗?”
“我也喜欢吃淀粉肠。”
这家伙到底是懂得给自己后路的:他只说喜欢,没有说最爱。
像是故意要“和她一样”,以至于可以不着痕迹地延续先前的话题。
庄青裁果然上钩:“真的?”
温皓白有模有样地点点头:“嗯,我们学校门口也有卖炸串和小零食的小吃店,但奶奶叮嘱过胡旭他们,不允许我放学后独自行动……所以,我从来没有机会去买那些东西,在我的想象中,我应该会喜欢吃淀粉肠。”
发现上当,庄青裁“切”了一声。
想想又道:“如果你经常吃路边摊,就不会觉得淀粉肠有多美味了,还是那些山珍海味更合口味。”
空气中涌动着试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