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157节(1 / 2)

加入书签

只要夏镇人口超过10万,再建造相对应的建筑,那么夏镇就可以升级为小型城池。

城池也有等级区别,基本上十万人口为小型城池,二十万人口为中型城池,五十万人口为大型城池,百万人口为巨型城池。

“六十二万户人口,应该可以供养十六万大军。在河洛部署六万人,关中部署十万人。”

张华在人口增加之后,重新调整兵力部署。

河洛地区,虎牢关兵力增加至8000,瓦岗寨兵力增加至7000,孟津兵力5000,函谷关兵力5000,汝州兵力5000,洛水县、伊水县兵力各2500,夏镇兵力25000。

六万兵力,扼守河洛各处要隘,足以挡住各方来敌了。

这就是河洛地形的微妙之处。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也难以攻下洛阳。

如果东部努尔哈赤来攻,瓦岗寨的7000兵马可以立即驰援虎牢关,随后夏镇的2.5万兵力,也可以后续支援虎牢关。

以虎牢关的坚固,除非努尔哈赤发兵十几万,才有可能攻下。

河洛地区,130万人口,供养6万兵马,相当于二十一人供养一个兵丁。

关中地区,91万人口,供养10万大军,相当于九个人就要养活一个兵丁。

两个地方的负担,相差了一倍。

因此,河洛地区需要向关中转运辎重,供张华在关中征战。

张华的武将也多数部署在关中,那里有更多强敌。

张华在河洛稳定下来之后,又考虑调遣一批文臣进入关中治理占领的地方。

“希文,你有何事?”

张华决定进入关中的文臣名单时,范仲淹来访,知道范仲淹一定有大事禀报。

“属下奏请建造应天书院,以统御十县之县学,教化万民,栽培人才。”

“准。”

张华势力有足够的资源建造九级文化建筑应天书院了。

应天书院可以栽培文臣和儒将,提高成材率,对一个势力的未来有不小的影响。

张华已经着手培养第1.5代或者第2代文臣和武将。

“希文,你突然来访,应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吧?”

“主公英明。属下有一目十行的能力,在扫视从汝州到来的流民的名册之时,见到了一人的名字。此人的才能不下于属下,只是未必有出仕的意思,还请主公亲自前去拜访,估计他才会愿意出仕。”

“哦?”

张华顿时来了兴致,能被范仲淹主动引荐,还担心对方不愿意出仕的人物,估计不是什么简单的家伙。

第一百四十一章 江左名士

夏镇郊外的一座村庄,一个衣衫破烂的士子接过村正发放的救济粮,悠然叹道:“没想到我也有嗟来之食的一天。”

“要是再不谋求一份差事,别说游山玩水,当个风流名士了。怕不是要饿死。”

这个士人第一次体会到民生疾苦。

出身江左高门的他,以前完全体会不到穷人的痛苦。

直到穿越到这个世界,没有了家族的底蕴支持,又遇到连月战乱,荒灾不断,他才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穷困。

这几个月,他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还要依靠夏县的官府施舍粮食,才能勉强吃上一顿饱饭。

“叔父,要不我去纺织作坊谋一份差事,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一个柔弱的少女接过村正发放的粮食,也认为不能一直这样下去。

她因为饱受灾荒之苦,已经有些消瘦。

本来她的父亲加入吴元济的唐军,但在和陈胜的农民起义军的战斗中,父亲战死,只剩下看上去没用的叔父。

“兄长战死,我岂能让侄女你辛苦忙活?我并非不愿出仕,只是陈胜、吴元济并非明主。此次为了生计,也不得不出仕了。”

士人再次感慨。

只要谋求一官半职,获得俸禄,就能养活兄长遗留下来的侄女。

夏县只会为从汝水到来的流民提供过冬的粮食,而且只能保证勉强不饿死,谈不上顿顿温饱。

想要获得粮食生存下去,还是要劳作,或者等到明年耕种。

这个士人正想着该以何种方式出仕,突然有一队兵马来到这座村庄。

张华在三百禁卫军的护卫下,亲自前来请范仲淹推荐的能臣出山,效仿刘备三顾茅庐之故事。

如果张华知道对方已经快要活不下去,说不定都不用亲自出马,只要一封诏书,就可以将对方招来。

“主公亲临,卑职诚惶诚恐!”

村正带着村子里的几个小吏来迎驾。

张华现在可是十县之主,执掌大权的一方土皇帝,竟然会来到他们这个小村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