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240节(2 / 2)
“主公,陇山出现大量骑兵,人数约有上万,似乎在窥视陈仓。”
“陈仓有两万魏军,再加上曹真带回去的残兵,少说也有四万人。陈仓还有守将郝昭。此人擅长守城,诸葛亮也不能攻克。西凉骑兵又在陇山结寨。这种情况之下,攻打陈仓,风险太大。”
张华面对棘手的局势,在攻占咸阳、右扶风之后,受阻于陈仓。
陈仓在曹真的经营下,无疑是一座要塞,更有守将郝昭和四万守军。
按照张华的估计,至少需要十万兵马围攻陈仓,才能攻下郝昭防守的城池,而且还会因此死伤惨重。
“传檄咸阳、右扶风各地,解散白莲军,稳定秩序,先巩固已经占领的城池,再行商议。”
张华没有贸然攻打陈仓,而是消化咸阳、右扶风两块领地。
消灭秦孝公势力之后,张华的领地多了第三座城池——咸阳城。
咸阳城与长安城仅仅隔着渭水,两座城池的人口密集,成为张华势力,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仅仅从此地就可以招募十几万大军。
唐赛儿的白莲军失去利用价值,也因此被遣散。
“是时候派兵去接应河东的谢玄了。”
张华想到谢玄还在河东孤军奋战,于是派出一支兵马前去接应谢玄。
谢玄的使命是牵制整个河东的金兵。
如今张华既然已经攻下咸阳,那么谢玄就没有必要孤军奋战,完全可以招揽至关中,重建北府军。
否则,要是谢玄寡不敌众,被金兵俘虏,损失不亚于一座城池。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谢玄价值不止一座城池。
乞活军坞堡,闯王李自成攻打不下,收到细作汇报,张华已经取胜,知道这个时候即使攻下乞活军坞堡,也难以占领关中,因为张华的主力很快就会前来支援。
“错失良机,可惜。”
“犒赏三军,回师米脂寨。”
李自成错过攻取关中的最佳契机,只能不甘地宣布退兵,返回易守难攻的米脂寨。
李自成在山区招募部众,虽然占据地利,但可以耕种的土地实在是太少了,人口也有上限,无法与关中平原相提并论。
张华不是北宋朝廷,不会占据富庶的平原,还被山地人口稀少的势力压制。
只要李自成敢进入关中平原,等待李自成的将会是海量的骑兵。
大顺军的军师宋献策望向关中平原的方向,长叹一口气。
错过这次机会,等到张华将关中平原经营起来,变成铜墙铁壁,以后再想要找到这么好的契机,恐怕要等待很久了。
张华这次只是派乞活军、李陵、张士贵、廖化、王平等武将带兵防备李自成,否则要是调遣主力,就轮不到李自成进攻。
大顺军向北边山区深处退去,冉良、陈午、田禋等乞活帅,脸上尽是刀剑划痕,目送大顺军退去。
在大顺军的猛烈攻势之下,乞活军伤亡超过六成。
如果不是天生神力的冉良拖住闯王李自成,说不定李自成会凭借个人武力,打开突破口。
汉中,南郑镇,当地的领主聚集当地人口,将这座镇子升级为城池。
南郑城汇聚大量人口,当地武将训练士兵,征战各方。
曹真的使节进入南郑城,提出献城借道。
汉中领主在曹真的使节退下之后,召集麾下文臣武将,商议是否该接手陈仓城:“陈仓成地势险要,曹真又在当地招募无数人口,开垦农田,有良田万顷。曹真会如此好心,主动将陈仓献给我们?曹真献城借道是真,还是假?”
一个谋士出列,洞若观火:“曹真遣人献城、借道,是真,祸水东引也是真。”
“为何这样说?”
“主公可知道战国时期,韩国上党太守知道即将被秦国吞并,然后主动将上党献给赵国,进而引发长平之战的故事?如今曹真献上陈仓,无疑是自己守不住陈仓,于是重现上党太守的故事,让主公与占据关中的张华相争罢了。”
“如此说来,曹真也是用心险恶,我们该当如何应付?”
“主公若是图谋关中,必取陈仓。这是阳谋,却不得不按照曹真的设想行事。毕竟将来主公要取关中,陈仓不可不打。”
“主公,拿下陈仓又如何?难道我们怕了那个张华不成?”
“主公,出兵吧!”
“汉中为盆地,人口有限,若要成就霸业,关中更加适合成为龙兴之地。”
汉中诸侯麾下的文臣武将纷纷请战,接手陈仓。
此时汉中诸侯与历史上长平之战之前的赵王陷入一样的困境,如果不取陈仓,被张华取了陈仓,汉中受到威胁。
如果取了陈仓,那么与张华必定一战。
此乃郭淮的阳谋。
所谓阳谋,即明明知道对方的用意,却不得不依计行事。
汉中诸侯思忖良久,最终还是开口:“出兵,攻取陈仓。”
河东,北府军谢玄驻守的镇子,在关中诸侯争霸时,谢玄承受完颜宗望、完颜宗翰、金兀术的猛攻,镇子的城墙倒塌数次,北府军放下木栅栏,堵住缺口,又堆砌石垒,这才勉强挡住金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