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360节(2 / 2)

加入书签

田里是豆子和粟,一个身着布衣的中年男子正在地里拔草,被身边的小厮提醒了一声,他这才转过身来。

看到赵仲舆,他连忙放下小锄头,疾走上前行礼,“下官参见赵尚书。”

“快快免礼,”赵仲舆伸手扶住他,去看他种在田里的粟,问道:“我们来郓城时已经错过了农时,这粟还能赶到时候吗?”

男子道:“精耕细作,保证灌水,自然可以收获,只是对普通百姓来说,这样效率太低,所以最好还是按照农时播种。”

“今年洛阳的春耕都晚了一些,也不知他们的收成会如何。”

沈如辉闻言叹息一声,“是啊,希望老天爷赏脸,雨水能晚几天下,再多下两日,那样洛阳才有活路。”

赵仲舆看了眼他田里已经抽穗的粟,再看一眼豆荚慢慢饱满起来的黄豆,露出笑容道:“洛阳春耕比你种的要早上十来日,算一算,这会儿豆子应该可以收了。”

沈如辉点头,请赵仲舆去一旁的茅草亭中就坐。

那是一座建在石房子左前方的茅草亭,正在田边,就是给他歇脚坐的。

仆役立即摊开草席,赵仲舆在上位跪坐下来,沈如辉就跪坐在他对面。

仆役搬了一张矮案上来放在俩人中间,然后跪在一旁给他们煮水泡茶。

清风吹过,将赵仲舆刚冒出来的汗吹走,烦躁的心也被抚平,他笑道:“你这还真是惬意,难怪你常住于此,不肯回官驿去住。”

郓城这座城池并不是很大,皇帝迁都来此,这么多官员住哪里?

总不能抢本地人的房子,嗯,还是有抢的,可也不能太狠,大部分官员要么是半抢半买,也算和当地士族合作;

还有的,则是暂时住在官驿,等朝廷修建出一批房子来后再分房入住。

但现在建造宫殿就去了大家所有的财力和人力,哪里还有余力给官员修建房子?

沈如辉也干脆,自己在城里找了块有田有水的地方,直接就自己起了一间砖石房子住下。

不过能有田地耕作的地方离繁华的主城都很远,他这里偏僻得很。

沈如辉摇摇头,苦笑道:“我现在又没有公务,何必在官驿惹人白眼呢?”

赵仲舆就问:“我上次和沈寺卿提的事考虑得如何了?”

沈如辉皱了皱眉道:“我是朝廷的寺卿,陛下在郓城,我自然要留在郓城的,此时回洛阳有何意义呢?”

赵仲舆道:“我听说洛阳日渐安定,豫州军和西凉军一起扫清了境内的土匪,各地商人都开始往洛阳去,将消息带出了洛阳。”

“很多从洛阳离开的人都开始回洛了,”赵仲舆叹息道:“外面的日子并不好过,沈寺卿应该有所感受,若能在洛阳求得一线生机,自然还是故乡更好。”

沈如辉没说话,他将煮好的茶推给赵仲舆,请他喝茶。

赵仲舆只看了一眼碗里的茶便道:“沈寺卿久在田间,只怕还不知道吧,兖州小麦丰收,但豫州边界处,苟纯且纵兵抢收了百姓的粮食。”

“那是百姓一年的口粮,而且被抢以后他们还要照旧上缴赋税,今年因陛下迁都郓城,更是多了一笔捐税,”赵仲舆轻声道:“听闻当地的乡老不服,让家中子侄上京来告状,可人还没出县城就被杀了。”

“苟纯还以勾结土匪的罪名将其全家下狱,一月有余,消息才传到京城这里来。”

沈如辉瞪大了双眼,问道:“一月有余,难道将军也不知吗?”

第607章 沈如辉

赵仲舆道:“连我都知了,你说苟将军会不知吗?”

沈如辉脸色苍白。

赵仲舆叹息一声道:“我今早已经上书弹劾,便是以前不知,现在也该知道了。”

他道:“自来了郓城,陛下便多倚重苟将军,恩宠日盛,凡苟将军所求,皇帝莫不应允。现在苟将军住的宅子堪比皇帝暂居的福临宫,只这三个月,他前后招进的仆役奴婢就有三百多人,侍妾六个,几乎旬旬进人,再如此下去,那宅子怕是都住不下他的仆役奴婢了。”

沈如辉抿了抿嘴。

赵仲舆道:“苟晞对陛下是比东海王多了两分尊重,可与他从前正直清廉相差甚远,前后判若两人,我,我心中忧虑啊~”

赵仲舆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沈如辉握紧了拳头,有些犹疑的看着他,“赵尚书为何一再要求我去洛阳呢?就算我懂水磨建造之法,但这只是水磨而已。”

赵仲舆也觉得是水磨而已,但值得赵含章连写两封信来催,那就可能不止是水磨而已,但他不能这么说,于是他道:“但这是切实与民生相关的东西。”

他绞尽脑汁的想理由,“你是知道的,留在洛阳的多为老弱,想要养活他们并不容易,水磨坊能减少人力,你在郓城,陛下却没有用你,司农寺也名存实亡,既如此,何不去洛阳呢?”

沈如辉越发怀疑,忍了忍,还是没忍住,“外面的人都说赵刺史有吕后之志,不知是真是假?”

赵仲舆听了就发笑,“含章若有吕后之志,那谁是汉高祖呢?”

他道:“在洛阳时,她就已经拒绝为后,而且她有婚约,到如今,傅长容身上都没一官半职,而傅中书对陛下的忠心无人能比,陛下也无比信重他,沈寺卿觉得,他能做汉高祖吗?”

沈如辉沉思,心内悄悄松了一口气。

他没有下定决心,毕竟那么艰难才从洛阳到郓城,现在又要回去吗?

赵仲舆也知道他纠结,可惜他没有家人了,族人又离散,就算他想要收买都不行,只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了。

可以说,跟着皇帝迁都来郓城的官员中,有大半是冲着苟晞来的。

以前的苟晞,公私分明,处事公正,廉洁清明,很多朝臣都怕他,迎面碰见都要把头扭到一边去,不敢对上他的目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