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564节(1 / 2)

加入书签

她轻咳一声道:“出来看看,这就回去了。”

她道:“这里的事交给你了。”

傅庭涵点头。

赵含章便急忙回县衙,赵乙贵也起来处理事情了,武邑县才经历一场大仗,需要做的事也不少。

看到赵含章,赵乙贵立即上前来听吩咐。

赵含章和她道:“你去找祖逖吧,他为冀州刺史。”

赵乙贵领命退下。

她这才看亲兵们的审讯记录。

经过一晚上的问询,他们把能挖出来的都挖了,只是问题很琐碎,不及元立有条理又详细。

赵含章叹息一声,她身边的亲兵武功都还行,文书做其他事也没问题,就是这种审讯的事不太熟练啊。

看来还得多培养一些刑案人才,嗯,可以从斥候中挑选。

古代的斥候就相当于侦察兵,其实这些年军队的管理也有些混乱,比如情报部门,权利掌握在她和汲渊手中,平时由汲渊管理。

但这个情报部门不属于军队,也不属于政务那边,而是单独,就是汲渊管着的,可如此一来,消息传递和信息共享就有问题。

汲渊提供的情报,基础信息基本是输出给傅庭涵和范颖,他们掌握后向她汇报,特别机密的信息才是直接输向她,两种消息在她这里汇合又再输送到各军。

之前因为一直在打仗,连轴转动,赵含章一直想要改变一下,却一直没有时间。

还是那句话,人才太少了,尤其是机要侦察一类的人才特别少,需要建立起一个健全的体系,目前来说,还是有点困难。

可是,她认为他们可以先有个框架。

现在情况特殊,军队和地方可以合作,一些信息是可以互通的。

还有,以前,驻军只在一些重镇关卡设置,其他大部分地方并没有驻军,全靠地方自治。

但现在天下处于巨变下,应该设立驻军辐射一定范围,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军队和地方及时沟通,可以防止此类事情再发生;

就算是发生了,就近的驻军也能够快速救援,降低伤亡。

等将来天下安定了,这一举措再改变。

赵含章一边看着审讯报告,一边原地转圈圈,心里纷杂的想法慢慢捋顺,驻军,驻军……募兵制一定不可以,屯兵制倒是可以一试,战时为兵,农时为农,闲时练兵。

等天下安定了便取消掉他们的兵籍,让他们还田归家,或者就近安家。

赵含章拿出一个本子记录下这些想法,等空了就和汲渊他们商议。

记好了她这才看剩下的那两张审讯报告。

亲卫们问得很清楚,连他们家里有几口人,都在何处都问出来了。

史柏和高通都是依附王家的小士族,说起来可笑,永嘉元年,即先帝刚登基没多久,王含就率领宗族跟着司马睿迁徙到了建邺,那时王衍还在洛阳当着太尉呢。

哦,题外话,司马睿虽将重镇迁往建邺,但有一半的时间还居住在琅琊,两地距离并不远。

建邺为扬州治所,而司马睿封地在徐州琅琊,实际上,八王之乱前后,徐州就在司马睿的控制下。

王家还真是多方下注啊,赵含章都忍不住怀疑,王导近来约束王敦,不许他再打荆州的主意,是不是因为在她身上也下了一注。

赵含章心中轻哼一声,不过她可不管王导和王敦是怎么想的,她,论迹不论心!

王含啊,她早看他不惯了,不然也不会选择从徐州下手。

第963章 处决

王含,字处弘,王敦的兄长,王导的堂兄,他们这一支兄弟共四人,就属他最蠢,最愚昧,最顽固,又最凶恶。

不过是仗着王导和王敦的势力才做了徐州刺史,她还没承认呢。

因为他凶恶残暴,治下无方,所以赵含章才从徐州入手,刘琨去徐州,不仅带了任命书,还带去王含的革职书。

她没想过审判他的罪行,本打算把他赶出徐州,迫他到扬州给王导和王敦添一下乱,现在她却改了主意。

赵含章叫来文吏,吩咐道:“准备两千骑兵,一人双骑,三日的干粮,明日午时前我就要。”

文吏应下,躬身退下去准备。

赵含章就去找傅庭涵,和他道:“我得快马回豫州。”

“你担心豫州有变?千里叔不是带大军回兖州去了吗?”傅庭涵道:“还有刘琨和曾越,他们在徐州。”

兖州和徐州距离豫州都极近,豫州要是生变,他们即刻便能驰援。

赵含章道:“我担心乱从内起。”

“小皇帝和铭伯父他们都在蒙县,荀修也在蒙县,”赵含章道:“虽然我不觉得有人短时间下可以颠覆我,可也不愿有无辜的牺牲。”

傅庭涵一时没能领悟,“荀修在蒙县不是会更安全吗?”

“以前是,现在嘛,荀修和铭伯父感情不睦,荀家军吃了败仗,怕是会惊惧怨恨,”赵含章道:“我已经写信回蒙县,让铭伯父小心戒备,同时安抚荀修,待我回去再说。”

前提是她得赶得上,或者,荀修能够坚守住底线,不受人挑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