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 第174节(2 / 2)
、名声及功绩都是足够的。”
名单上一共三人,柳贺、余有丁和林士章。
吏部送至的名单也有门路在——名单从上往下,便代表着吏部推选的力度,这三人之中,吏部首推柳贺,次推余有丁,林士章纯粹是陪跑。
这倒和当初推礼部右侍郎时不同。
张四维猜,张居正此时全无顾忌,一门心思推自己的门生上位。
张四维心中不由想,柳贺刚入官场时,他已是吏部侍郎,如今不过短短九年,柳贺竟在会推礼部尚书的名单之中。
若此次真叫柳贺中选,三十岁的礼部尚书、二品大员……恐怕是大明朝头一位。
但即便张居正与王国光力推柳贺上位,九卿官员当真会选出一位如此年轻的礼部尚书?
会推就在几日后,柳贺人不在京城,此次会推于他并不公平。
这份名单并不是秘密,内阁这边收到了,九卿衙门的主官也明白,此次会推部臣,就将在柳贺和余有丁之间展开。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事关二人谁先入阁。
“张相若愿归政,柳贺这礼部尚书恐怕已稳了。”
……
无论京中官员是何想法,会推那日终是到了,京中三品以上官员皆是到场,詹事府詹事虽为四品,却仍有列席的资格,詹事府毕竟是太子属官,眼下天子还没有太子,但詹事府地位仍是超然。
次辅张四维讲明规矩后,仍由吏部官员记录,吏部文选司郎中已不是郑汝璧,郑汝璧外放任参议去了。
官员选了何人,便圈出何人的名姓。
半刻钟不到,文选司郎中手中已有了一叠帖子。
文选司郎中念票,一旁的吏部侍郎则在人选下方圈圈画画。
这令众人回想起会推礼部右侍郎的情景。
九卿官员一年经历会推也有几回,然而当年柳贺与吕旻相争,吏部将吕旻列为正推,柳贺则为陪推,但到最后,却是柳贺这个陪推胜过了吕旻。
这次又是如何?
只见桌案一张大纸上,最上叠的帖子已被记下,其中柳贺已获十票,余有丁所获票数只有他的一半。
阁中静寂无声,柳贺姓名后方,“正”字依旧在不断增加。
刑部尚书严清轻轻叩着桌案,他心中清楚,柳贺是张居正属意的人选,他一向不盲从张居正,然而此次,他依旧选了柳贺。
倒非余有丁资历不足,或是本事不够,但余有丁是个和软的好人,他任礼部左侍郎时,礼部的景象与柳贺分管仪制、主客二司时完全不同。
又过了片刻,那桌案大纸上字迹越来越清晰,不需细看也知柳贺票数在余有丁之上——“正”字的多少,轻轻一瞥便能看出。
众官员心中不禁想,柳贺此次胜过余有丁,究竟是张居正力推之故,还是他名望已经至此?
若是前者,倒也可以理解,若为后者,那柳贺着实不可小觑。
吏部尚书王国光道:“此次推选礼部尚书,正推柳贺、陪推余有丁,名单已定下。”
官员们将视线投向三位阁臣,张居正、张四维与申时行神色与往常并无不同,众人心道,张居正或许愿将柳贺推为礼部尚书,另两人恐怕不愿。
不管如何,柳贺在高启愚一事上可没给过申时行面子。
众人皆知柳贺和罗万化私交甚笃,高启愚任应天乡试主考本就是抢了罗万化的机会,若是他老老实实出题便也罢了,偏偏出了一道含糊不清的题,令得天子与张居正面上都不好看。
天子与张居正的关系如今已越来越敏感,若是罗万化为主考,此事必然不会发生。
正推、陪推已出,在场三品以上官员都没有意见,吏部便要将这份名单
报予天子,王国光人还未出,便听考功司郎中至他面前,在他耳边附耳说了几句,王国光立刻愣住了:“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考功司郎中十分笃定。
半晌,王国光转过身,对在场官员道:“左宗伯道,他不愿与柳泽远相争,故而退出。”
便是余有丁票数落后于柳贺时,众官员都没有如此惊诧。
票数才刚刚算出,文渊阁中大门紧闭,不会有人到余有丁面前报信,何况礼部距离文渊阁还有一段路程,余有丁主动来文渊阁时,众人不过才开始投票罢了。
这意味着,余有丁一开始便存了退的心思。
可他愿退却不意味着只退一步,而是他乐于叫柳贺为他的上官。
余有丁中进士比柳贺早了两科,在嘉靖四十一年进士中,他虽不如申时行、王锡爵两位同年出彩,却也是一位值得称道的官员。
张居正力推柳贺上位倒也罢了,可余有丁明明可以相争却偏偏不争。
会推官员一向腥风血雨,为登上大九卿之位,官员们无不使出全身解数为自己夺票,但此次会推礼部尚书,柳贺不在京,余有丁算是占了地利与人和,却在最后关头选择退出。
官员们既赞叹余有丁高风亮节,却又默默感慨,柳贺人望果然非同凡响,可不是人人都当得起余有丁让位的。
“那……此次推选礼部尚书,会推只推柳泽远一人。”王国光补充了一遍。
林士章虽也是陪推,但众官员几乎只推了柳贺和余有丁,吏部也不打算将他的名字报给天子。
“三十岁的部堂大人啊。”一二官员感慨道,“老夫还未见过如此年轻的部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