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母对照组不干了[六零] 第26节(2 / 2)
苏来丹一看苏招丹这动作停了下来,就皱紧了眉头,拿起鸡毛掸子在她的胳膊上招呼了几下:“招丹,你干什么呢,还不赶紧干活,你想让咱家小年都饿着肚子吗?”
苏招丹回过神来,低下头继续糊着她的火柴盒。
苏来丹扫了眼堆在角落的火柴盒,估摸了一下,再努努力就够她买双新袜子的,忍不住心情大好,轻轻的哼着小调梳起了她的头发。
苏建国看她心情不错,大着胆子凑上去问道:“姐,今天是小年了,你什么时候给我们买新衣服啊?”
苏来丹掀了掀眼皮子:“青天白日的做什么美梦了,就咱家这条件,还做新衣服呢,能管你口饭就不错了。”
苏建国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过年没有新衣服穿,忍不住追问道:“一点新东西也没有吗?蒋明珠都给她弟她妹买了新书包新衣服和新鞋子,我们和他们一个院的,我连一双新袜子都捞不到,这在街坊邻里面前多没面子啊!”
苏来丹放下手里的梳子,斜眼看他:“那你去当蒋明珠的弟弟,去啊!”
苏建国缩着脑袋没再说话。
苏来丹冷笑一声:“天天想着跟蒋明成那兔崽子比这个比那个,人家考了满分你怎么不去跟人家比?门门领个零蛋回家,老太太问起来我都不好意思回答!我警告你们三个白眼狼啊,甭在我面前说蒋明珠对她那双弟妹怎么怎么好,你们想过那样的日子,你们有本事就去抢,把那两小兔崽子的好东西都给抢到咱家来。”
苏建国哥俩倒是想啊,可他们打不过明成和蔡小华啊,这两人也不知道咋回事,就突然硬气起来,他们要是过去抢东西,明成能一脚把他两个的腿肚子给踹青了。
苏来丹看了眼两个弟弟的怂样,鄙视道:“眼皮子浅的玩意,你们要真想过上好日子,那就去讨好老太太,老太太手里漏点出来,再帮着走点关系,咱家这日子就好过了。她蒋明珠不就是仗着工人身份养得起家才在院子里这么嘚瑟的吗?等老太太把我和你二姐也给塞进厂子里边当上了工人,我还能亏了你们两个?”
苏建国小哥俩相互对视一眼,齐齐撇嘴,大姐可真能吹牛,真要是让她当上了工人,大姐做的头一件事一定是丢下他们走人。
他们肯定会讨好老太太,等讨好了老太太,他们就跟着老太太住,直接把大姐给踹掉,二姐倒是可以留下来,回头给他们打扫屋子缝缝补补的。
一屋子四姐弟,全都各有各的心思,一个个算盘打的比谁都精。
第38章
苏来丹对着弟弟妹妹一顿画大饼, 却没有一个搭理她的,说得多了她自个儿也觉得没劲,抠了抠眼角, 往针线筐里扒拉了几个火柴盒, 就准备起身去黄老太太那刷好感去了。
门帘子放下后,苏建国才做出一副呕吐样来, 龇牙咧嘴道:“得,你看她那样,上赶着去装孙子, 她又不是男娃,那死老太婆都不稀得理她的。”
苏建军点了点头,一脸赞同的问道:“那哥,咱们两要不要跟着一块去老太太那看看?”
“去什么去啊,人连粒花生米都不给咱。”苏建国一边说着一边翘起二郎腿:“咱俩是能给人摔盆送终的男娃, 甭看那死老太婆现在端着架着, 回头只要咱们家这口风一露, 她保准上赶着认咱俩当孙子。”
“真的假的?”苏建军觉得黄老太太这态度也不像是稀罕他们的样。
苏建国抖着腿道:“这可是我前儿在公厕亲耳听街道办的干事们说的, 她一个老寡妇,地位高年纪大,咱们整个大院都把她老祖宗捧着, 哪能让这老祖宗落下个没人摔盆送终的名声不是?这不光咱们院负不起责任,就连整个街道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所以这街道办下了任务,最晚明年开春就得给这老太婆过继个男娃,省得这老太婆孤苦伶仃一个人, 让上面领导看了觉得咱们街道对待烈属不上心。”
苏建军有些担忧道:“那人家能看上咱俩?咱家的名声在院里可不好听。”
“咱俩是男娃,你看着院子里有谁舍得把男娃送人的, 只要咱俩主动送上门去,这街道办他能不帮着说和?”苏建国得意道:“以前那是得求着那死老太婆选咱,现在不一样了,只要咱俩一点头,这事准能成了,回头咱俩又能过上吃香的喝辣的好日子。”
苏建军一听,立刻支起身来:“哥,你可真成,这事你咋不早点说,姐昨天还往老太太屋里送了半个鸡蛋!”
“说了有啥用?这鸡蛋就算不送进老太婆嘴里,也喂不到咱们哥俩嘴里,还不如便宜了老太婆,回头还能给咱们哥俩添几分好印象。”苏建国说完又看了眼苏招丹:“二姐,这事你可别跟大姐说,你和大姐不一样,等我和建军过上了好日子,回头让你也能沾沾光。”
“知道了。”苏招丹低头糊着火柴盒。
她不像苏来丹一样有那么多的不甘,从小受苏李氏和李桂兰的影响,她骨子里也是重男轻女的,虽然她对苏来丹一副逆来顺受的模样,在苏来丹出手教训两个弟弟的时候从来不会插手阻止,但是在背地里她也是在默默讨好两个弟弟的,她觉得等嫁出去以后她能靠的多半还是建国建军哥俩。
之所以任劳任怨的糊着火柴盒养活一家,她也是指望全家能领她这个情,她这三个姐姐弟弟都是精的,她全都讨好着,甭管以后哪个出息,相信凭借着她在众人心里这任劳任怨老黄牛的形象,总能沾上些光。
毕竟这段时间她可没少在院子里树立自己勤劳能干的老实人形象,夜深了搬张小板凳在别人屋檐下借着灯光糊火柴盒更是常有的事情,回头谁要是敢恩将仇报的,这唾沫星子就能淹死人。
不同于苏家姐弟四个之间的相互算计,蒋家屋里的气氛便十分融洽。
见明珠不赶人还将收音机给抱到门口,赵家的石头眼咕噜一转,赶紧溜回家搬了个小板凳和一碗底的面酱过来,一边用手指头蘸着面酱嗦一边享受的听着收音机里边的声儿。
这年头有几个不馋的?看石头那享受样,其他的孩子也都有样学样的回家搬个凳子抓把花生瓜子来,小心翼翼的观察了一番后,见明珠一家没有露出什么不耐的表情这才笑眯眯的磕了起来。
吃瓜子花生得剥壳,许是拿零嘴的时候被家里的大人们反复叮嘱过了,这些孩子都从家里带了簸箕过来,一个个围着簸箕吃,散落了一点就立刻捡起来。
像这样懂事的小客人,明珠当然也欢迎,抓了一把榛子过去,挨个分了几颗。
桂家老二带着最小的妹妹也站在孩子堆里,双手捧着接过明珠递过来的榛子,一脸局促的跟明珠道谢。
“客气啥,都是一个院的。”明珠揉了一把桂家老幺的小辫,又偷摸着往小家伙的兜里塞了一把米花,小家伙实在是太瘦了,瘦到两个眼眶整个凹了下去,就连走路也都是打着摆的。
桂家老二站在明珠边上,看着明珠往妹妹兜里塞米花的举动,有些紧张的说道:“明珠姐,要不你还是把东西留给明成明玉吧,小妹她有的吃,前些日子街道办给送了米面粮油,我姐全都换成了黑面,家里现在都不缺粮了!”
桂家老幺也昂着小脑袋,比了个手势笑道:“可不是嘛,明珠姐,我们家现在都能吃饱饭了,我姐蒸的黑面窝头里边还加了糖精,我一口气能吃一个半!”
“嗬,真成,你就不怕撑着肚子?”明珠笑着逗她,心里却微微泛酸。
黑面窝头啊,自打她当家以来,家里吃的最差也就是两合面的窝头,至于黑面窝头,这玩意硬邦邦的,吃起来极其喇嗓子,再加上粮店的黑面大部分都是陈粮,带着一股子浓浓的霉味,上一回吃它还是在最困难的那三年。
明珠记得那时候明成还小,一看见黑面窝头就哭,为了哄着孩子多吃一口,也为了压住黑面窝头里边的霉味,母亲会往窝头里面加入大量的糖精,甜到齁人,每每吃完加了糖精的黑面窝头他们一家子都会觉得眼前在打转,口干舌燥浑身使不上力,因此熬过那段困难时期后,自家的餐桌上便再也没有见过黑面窝头的踪迹。
她是真没想到桂家几个孩子居然这么艰难,光吃一个加了糖精的黑面窝头就心满意足了。
桂家小妹打小就跟着哥哥姐姐一道去菜站捡菜叶,菜站那些大妈大婶最喜欢的就是逗这个年纪的孩子,别看她年纪比明玉还小,但在大妈大婶之中锻炼出来的嘴皮子可比明玉利索,用刘思琴的话来说就是这丫头说话跟嚼炒豆似的,咯嘣脆!
小家伙被逗习惯了,一看明珠逗她了,就立刻就乐呵呵的接话道:“不怕,太太说了,我还在长身体了,多吃点能长个长脑子,将来和明珠姐你一样当个拿笔杆子的。”
“得,这小嘴利索的,可比我小时候有出息多了。”明珠失笑道,她小时候就是个小闷油瓶,怕生得很,一见着人就爱往母亲身后缩。
刘思琴在边上看了也分外开心,从兜里摸出五毛钱:“给,小丫头,这五毛钱你拿着,可别乱花了。”
小家伙胆子还挺大,伸手接了过去,装进兜里道:“谢谢思琴姐,小妹记着了,这钱我会攒下来给我哥念书用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