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姚平仲丧师(1 / 2)

加入书签

金斧将军蒋宣,并非擅自进入京城,而是提前得到了高俅的命令。

高俅回京的理由是养病,带大部队肯定不行,没有贴身护卫也不行,蒋宣率领本部两百四十人作为护卫,这个规模再合适不过。

回到京城之后,高俅给小皇帝赵桓上了一道折子,恭请圣安之后,通报了太上皇擅自南下的情况,同时提出身体不适居家养病。

高俅这道折子是和太上皇划清界限,也算是因病致仕,然后紧闭四门,不和任何人来往,给外人的感觉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高俅的全部家属,都已经让长子高炳、次子高尧康送回老家。现在的高俅府邸,除了蒋宣他们两百多人之外,就剩下几个做饭的婆子,里面没有其他人。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放在大宋年间最合适不过。

高俅主动脱离太上皇赵佶的阵营,让太上皇失去了一条得力臂膀,这对于小皇帝赵桓来说,无异于最大的支持。

可是就有那种无耻文人,总想平地生波,显得自己慧眼如炬。

高俅回到京城的第二天,就有人不顾金兵压境的巨大威胁,给朝廷上了一道弹劾高俅的折子,这个人就是无事生非的无耻文人——太学博士李若水。

李若水一贯自我标榜忠君爱国,最喜欢的就是高谈阔论、妙笔生花,把朝中大臣鄙视得一钱不值,就是不愿意干任何具体事情。当然,他也没有能力干什么事情。

李若水弹劾高俅的罪状,就是因为高俅“败坏军政”,致使“金兵长驱直入”,所以应该和童贯等奸贼同罪,应该抓起来枭首示众。

明眼人一看这道奏折,就知道李若水是胡说八道,最典型的诬良为盗。

朝廷的军权一直在童贯、蔡攸、种师道、姚古、折可适、刘延庆等人手中,高俅从来没有掌握军权,又如何能够败坏军政?

完颜宗望率领东路军长驱直入京城,罪人应该是边关封疆大吏,比如说黄潜善、詹度、梁方平等人抗击不力,贻误战机,和京城里面掌管皇家卫队的高俅,有狗屁关系吗?

高俅有没有罪?有罪!他最大的罪状,就是喜欢让部下军卒给自己干私活。

其实这条罪状的真实性究竟如何,完全是见仁见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高俅一贯仗义疏才,而且知恩必报,对手下将士极为爱护,拥护他的人多了。

人和人之间是有感情的,即便在二十一世纪,军队里面也会有人和人之间互相帮忙。

一旦高俅家里有什么事情,手下将士都愿意过来帮忙。同事之间帮忙做些家务事,何罪之有乎?怎么能够扯得上“败坏军政”?

再说了,高俅又不差钱,难道请不起人干活吗?

当然,李若水也有一套推理:将领得到士兵拥护,就有拥兵自重的谋反嫌疑!

可是高俅手里根本没有军权,而且他根本就不是谋反的人,上纲上线也没用。

小皇帝赵桓除了贪生怕死之外,其实并不是白痴,并没有把李若水的胡说八道当回事,自然不会把高俅抓起来治罪。

朝中大臣更没有当回事,反而有不少人上门探望高俅的病情。

来的人多了,消息自然就多了,高俅此前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

完颜宗望因为大宋朝廷仅仅赔偿了马牛羊,暂时解决了军队的吃饭问题,但是赔偿的金银不足,远远没有达到黄金五百万两、纹银五千万两、绢帛五十万匹的数量。

正因为如此,贪得无厌的完颜宗望仍旧屯兵城北,每天都派特使前来讨要,甚至威胁要纵兵四出劫掠。

随着时间推移,大宋朝的四方勤王之兵越聚越多,汴梁城方圆百里之内,很快就聚集了二十多万军队。

刚愎自用又好大喜功的李纲,终于忍不住跳出来,给小皇帝赵桓上了一道奏折:“金人贪得无厌,凶悖日甚,势非用兵不可。且敌兵能战之士只有六万,我勤王兵已到二十万。只要找准一个时机废除和议,然后发出讨伐檄文,定可取胜。”

只看见表面现象,压根儿就没有搞清楚敌我强弱的关系,就痴心妄想一场大胜。然后背信弃义,出尔反尔,平白给敌人以口实,重蹈针对大辽国的覆辙。

这严重违背了兵法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四周勤王之兵究竟有没有二十万,这是一个巨大的疑问,因为各路勤王人马,还在百里之外。

金兵主将完颜宗望和完颜阇母有什么能耐,女真鞑子有没有什么准备,大宋朝更是无人知晓。

既不知彼,也不知己,每战必败,这是最基本的兵法原则。

汴梁城十六座城门都已经封闭,李纲从来没有离开过京城,也没有办法派人出城仔细打探过金兵的情况。

仅仅根据外面报来的勤王之兵人数,就开始夸夸其谈,给皇帝画出一个香喷喷的馅饼。

谁敢说李纲的所谓计策,不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奸臣误国,这是没有异议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