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姚平仲丧师(2 / 2)

加入书签

但是忠臣祸国更加严重,却最容易被人们选择性忽视!

后世小日本鬼子的军国主义分子,其实都是李纲这样的人。他们信奉一条:我做的事情会不会让大和民族灭亡,那和我没关系,只要我现在爱国就行了。于是,小日本鬼子下克上,就成为传统。

小皇帝赵桓一看种师道也赞成此计,于是派人悄悄出城传达圣旨,饬令各路兵马约日举事。

种师道一进京城,就得到小皇帝赵桓的巨大信任,早就已经让一个人怀恨在心。

听说小皇帝赵桓采纳李纲和种师道的意见,姚平仲立即求见小皇帝:“陛下,和不必战,战应从速。如果陛下决心撕毁和约,那就不应该拖延时日,必须尽快展开总决战。”

姚平仲这番话错了吗?当然也没错,而且忠心耿耿!

要想发动一场绝密大战,战前的保密工作就是致命的环节。

小皇帝赵桓、李纲、种师道,居然派出二十多批人,分别往不同地方传达圣旨。

我们先不说他们能不能把圣旨送到百里之外,就算能够按时送到,能够绝对保密吗?连鬼都不相信。

既然不能做到绝对保密,那就说明敌人很可能知道消息提前准备,李纲画出来的就不是馅饼,而是丧师失地的巨大陷阱!

无论是从辩证的角度来看,还是单纯从兵法角度而言,姚平仲的这番话不仅没有错,简直就是真理。

果然不错,听了姚平仲的话之后,小皇帝赵桓顿时明白了其中的关节,同时也开始犹豫起来,马上把李纲叫过来征询意见。

李纲懂兵法吗?他狗屁不通。

听姚平仲说利在速战,李纲顿时就同意了,说明他此前所言找准时机之类,根本不是深思熟虑,更没有通盘战术计划,完全是随心所欲的胡说八道。

李纲、姚平仲统一了意见,小皇帝赵桓又把种师道请进宫。

种师道毕竟就是种师道,不是李纲能够望其项背的:“不行!此刻敌我情况都不明了,仓促决战必然不测,微臣不能同意。目前还需要等待时机,至少应该等我兄弟种师中的主力部队到达。”

姚平仲当然不能让种家军独立成功,所以立即出言反驳:“兵法云:骄兵必败。金兵骄横,人所共知,他们必然不把我军放在眼中。我不用他人相助,今夜就率领本部人马踹营,不仅可以把康王救回来,就连敌酋斡离不,我也可以手到擒来。”

大话人人会说,只不过姚平仲说得太大了。小皇帝赵桓双目放光,激动不已。

种师道轻咳一声,随即摇摇头:“大辽国前车之鉴,斡离不绝非易与之辈。我看出城突袭金兵联营,只怕没有姚将军说的那么容易。姚将军刚才也说骄兵必败,为何到了自己头上就忘了?”

如果姚古在这里,种师道肯定有另外的说辞。但是他自持身份,不愿意和后辈一般见识,这一番话的确是金玉良言。

姚平仲不过是一介莽夫,他认为种师道这是瞧不起自己的姚家军,顿时就跳了起来:“陛下在此为证,此去如若不胜,姚某愿当军令!”

这就是在皇帝面前立下军令状了,如果失败的话,就是欺君之罪。

两个统兵大将在战术上出现严重分歧,按理说应该有人居中调解,然后寻找更加稳妥的应对之策。

可是李纲居然站起来说道:“姚将军言之成理,倒也可以姑且一试。万一不行了,我们再增援上去也可以。”

涉及到数万人的生死,关系到朝廷的生死存亡,在李纲口中居然“姑且一试”,这是一个军事主官能够说出口的话么?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上位者都明白这个道理。

小皇帝赵桓突然意气风发:“姚爱卿,如若此战成功,朕必不负卿,当赐节钺,开府仪同三司!”

种师道看见小皇帝赵桓、李纲、姚平仲形成一致意见,本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他就再也没有多说废话。

当天半夜时分,姚平仲率领步骑万人出城劫营。他本人率领三千精锐,直奔完颜宗望的中军大营杀去。

空营!占地方圆五里的完颜宗望中军大营,居然是一座空营!

这一惊非同小可,姚平仲终于知道自己落入陷阱,可惜已经迟了!

随着一声呐喊,女真鞑子已经伏兵四出,而且是完颜宗望亲自指挥!

姚平仲一看自己一万多步骑陷入重围,全军覆根本没有悬念,顿时想起自己立下的军令状。一旦自己返回城内,欺君之罪可承受不起。

姚平仲原本就是土匪,关键时刻自然暴露出土匪嘴脸。

跑吧跑吧不是罪!

姚平仲孤身逃跑的本事果然厉害,居然被他匹马单枪闯出重围,直奔荒山野岭乱马而走,自此不知所踪,只留下宋军一万多具尸体!

一战全军覆没,宋军就此胆寒,女真鞑子更是气焰冲天。

这事儿究竟怪谁?接下来又该如何处理和大金国的关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